Code and Me logo

Code and Me

Subscribe
Archives
August 30, 2025

訂戶通訊 36:我的「積極悲觀型」人格、《矽谷輕鬆談》Kenji 的「陽謀」、鄭宜農〈591〉

大家週末愉快!

本週我進行了一個大工程,就是把目前已發布的「訂戶通訊」電子報的所有內容,手動搬移到新建立的 Git 資料夾

會想這麼做主要原因是:無論是信箱裡,還是電子報網站上的內容,這些形式都不利於我回顧

我在之前第 20 期開頭有提到,電子報——在一定程度上,我把它當作一種「個人記錄」在寫,內容本身已經自帶和自己對話的感覺

但如果這些東西都放在別的地方,我要回頭查看就很不方便,更不用說要搜尋整個電子報的內容了

所以我決定把它們全搬過來,並且重新整理一下。這個過程花了一些時間,因為只能手動做!

但帶來的好處也非常明顯,那就是除了可以輕鬆回顧,還能請 AI 幫我整理每一集的簡單摘要,讓我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時間軸」

雖然 AI 整理的句意不算流暢,但這樣統整起來真的很方便,感覺每一個字都有了自己的位置

CleanShot 2025-08-30 at 12.10.53@2x.png


前言有點長,我們進入第一個主題

有一件事情讓我出乎意料,就是第 33 期提到的「作繭自縛之王」,引起了超乎我想像的回饋

網友回信給我,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一位網友提到,他也有類似的「過度分析」經驗——應該說習慣,以及他後來採取的做法,我覺得很值得參考,也很有共鳴😂,尤其是最後一句🙈:

我自己之前的過度分析,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誤以為多分析一點,多得到一點資料,就可以減少意外,

現在其實還是很恐懼(個性就是如此),但我學會分析到一個段落就快速行動,

專注在環境跟條件的變動,並且做出適應的行動,

畢竟分析太多,只要情況有變,很多分析都變成只是空想。

另一位朋友更有趣,他正在研究 MBTI,並基於我過去的發言,給了我一些初步的人格分析,並透過 ChatGPT 做了一份報告

哈哈哈,我只能說真是太有才了!

可惜我對 MBTI 不熟,所以我就把他的整封回信全丟給 ChatGPT。因為現在的 ChatGPT 付費用戶都有不錯的「記憶」功能——AI 知道我一定的背景

我請它直接看看分析是否有道理XD,結果它說(僅截錄結論):

讀者 Y 的分析雖然有點「硬套 ENFP」,但裡面幾個判斷其實和你一貫的表現吻合:

  • Ne 主導:多點連結、跳躍思考、熱愛探索可能性。
  • Fi 強烈:價值觀驅動,重視意義感和真誠。
  • Te 不弱:能把焦慮轉成行動,規劃與自律顯著。
  • 容易誤認 I:因為 HSP 與社交後疲勞,但實際上有強烈外向輸出慾望。

所以,若硬要說 MBTI 類型,他的 ENFP-A 推測至少有幾分合理性。

有趣!尤其其中對於「E」判斷很讓我訝異(這是我從未想過的)

無論如何,我大概屬於「焦慮驅動」的積極悲觀型人格——因為焦慮、悲觀,所以積極

你也可以考慮請 AI 幫你分析分析~


你聽過《矽谷輕鬆談》這個 Podcast 嗎?後來增加 YouTube

簡單來說,主持人 Kenji 是一位來自台灣,目前在矽谷工作的軟體工程師

而矽谷,無疑是許多軟體工程師夢寐以求的最高殿堂

這裡我只想討論這集〈十萬訂閱就裸辭!矽谷工程師的瘋狂職涯實驗 | S2E25〉

如果你和我一樣沒耐心慢慢看影片,那我完全推薦你直接看這篇文章整理

這是作者自己整理的,很適合我們這種依賴文字攝取資訊的人。全文不長,建議你可以看看

其中最讓我有感的是這段:

我的答案是:既然我要裸辭,那我要透過公開分享這個過程來達到最大的效益,因為這些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我認為透過公開分享把一開始的想法、內心的掙扎的過程到最後達到目標裸辭是更有意義的一件事,也可以鼓勵更多人向內探索朝這樣的路線邁進。

我立刻想到兩個字:「陽謀」!

非常欣賞~

因為這和第 34 期提到的 Build in Public 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應該說,這就是最高級的 Build in Public,只不過他做的不是產品,而是完成自己

這件事情妙就妙在,Kenji 已經擺明跟你說了:我先公告就是為了因此獲取更多流量,讓我更有機會早點達成這個目標

對他來說,這件事情不管怎樣都是有好處的,而對觀眾呢,顯然也沒有任何損失☺️,因為觀眾也想看這場戲嘛~ 至少我就因此而訂閱了,這招真是高啊!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他的這個行為給了我很大的衝擊跟啟發,雖然我現在還是以軟體為主、創作為輔,也還沒有像他那樣已經經歷過軟體最高的殿堂

但好的方式總是值得我們借鑑、推廣,在此表達我的 respect


最後來聽一首歌——鄭宜農〈591〉

影片說明有介紹歌詞的創作背景、想法:

一直覺得自己應該不算很會寫情歌,很多事情總是害羞說出口,最終理想上可能變成一些詩意的細水長流。能有這樣一次靈光乍現想到「租房子」這個題材,覺得真是奇蹟,也或者其實只是又變得更開闊以及勇敢了一些,所以更懂得分享人生。

我覺得這首歌,尤其是它的 MV,給人的感覺就是小確幸的極致吧☺️

多年前,我就是從這張專輯開始,正式成為她的粉絲

雖然現實總是骨感的XD,這個月也都有在看房子,真實世界的物件當然沒有那麼美好啦

尤其台北的房子都是老房子啊,常常有一些很奇怪的格局,沒辦法像 MV 裡面那樣呈現出強烈的甜蜜、溫馨感

但人嘛,總是要有一點夢想,我覺得這個 MV 就呈現出這樣的一個夢想

再努力一點,說不定運氣好一點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Code and Me:
GitHub Threads X Facebook
Powered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