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戶通訊 34:升級 GitHub Copilot Pro+ 方案、Build in Public 寫作、努力是「不等價」的
美好的週末就這樣匆匆結束了,而我拖到半夜 12 點才開始動筆
原本打算 10 點寫,但突然發現洗衣機壞掉了,不得不把衣服拿去附近的自助洗衣店,又耗掉 2 小時
幸好離住處不遠,剛好就有一家,不然洗到一半的衣服實在麻煩
大家週末過得還充實嗎?星期六和女友去看了三間出租房子,目前還不急著下決定,只是想搬到一起住,順便看看能不能離公司更近一點
儘管如此,這兩天我花在 Side Project 開發的時間,加起來應該有 8 個小時
可說算是進入了瘋狂開發階段,我難得感受到那種廢寢忘食的感覺——晚上搞到兩三點才睡,午餐也沒辦法按時吃
看看這精美的 commit 紀錄與還沒合併的巨大 PR(完全錯估工作量)
在 AI 的輔助之下,一切都比以前順利許多,甚至愉快許多,當然 AI 也不是萬能的啦,只是這種感覺確實很好
隨即而來的,就是我的 Github Copilot Pro 的額度不夠用了,嚴格來說是:到月底肯定會不夠用
雖然因為前陣子有三個月的特價,我也訂了 Claude Pro 方案,所以可以使用 Claude Code
但用過的都知道,20 美元的 Pro 方案,實際可使用的 Token 額度並不多,所以很多時候我還是把它拿來當聊天功能使用,而不是用來寫程式
當然,Cloud Code 作為寫程式 CLI 的第一把交椅,我對它的期待還是很高的,但叫我訂 Max(每月 100 美元起跳),暫時不可能XD——太貴了!
所以我只能升級 GitHub Copilot 了!從 Pro 方案升級到 Pro+
最大的差別就是每月 300 次的進階請求變成 1500 次,可以說是從捉襟見肘變成綽綽有餘
以我目前的開發量,一個月要用到 1000 次目測還是蠻困難的
但它也沒有中間方案可以選,所以只能乖乖升到最高級
另一方面,我個人還是比較習慣用 GitHub Copilot 這種 GUI 開發工具
CLI 工具的美好與強大之處,我顯然還沒有完全領略
雖然我平常也會用 Claude Code 或 Gemini CLI(主要是不想浪費每天約 100 次的 2.5 Pro 請求XD),但並不特別著迷
我有個感覺,就是這些 AI 開發工具,本身就已經很複雜了,所以很難同時精通多個吧!——除非你是保哥😅
上一期提到去了 COSCUP,特別提到了「如何宣傳你的 Side Project」這一場
講者還有提到一個重點,那就是 Build in Public
「Build in Public」是一種產品開發與經營方式,指的是你在製作自己的產品或 side project 的過程中,把進展、挑戰、學到的東西,甚至失敗經驗都公開分享給大眾,而不是等到產品完成後才曝光。它的精神是透明、分享、互動。
我回來後就一直在想,自己可以怎麼做到這件事情,以增加 side project 的發布前曝光
真的有點困難。困難的點在於,通常做這件事,資訊的傳播大部分都是在社群平台,最常見的就是 Twitter 或者是 Threads
而我就是比較抗拒使用社群平台
不過今天去剪頭髮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覺得還是有必要寫一些這類的內容
一來文章調性和部落格截然不同,二來,side project 我當下投入最多(相當程度擠壓了寫作的時間心力)、最感興趣的東西,寫起來或許別有一番趣味
總之,我決定從下星期開始投入關於 Side Project 的 Build in Public 創作,原則上每一則都不會太長,主要是找到一些有趣的花絮與觀察
其實之前就有嘗試過在社群平台上寫專屬的文章,但並沒有持續——以失敗告終
這次再繼續試試囉!預計會有 15-25 則,寫到第一版產品發布為止
有興趣的話,可以 follow 我的社群平台帳號(在本 email 底下)或 Linkedin(歡迎++)
今年度的 iThome 鐵人賽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回顧去年寫的內容,真的花了蠻多時間——因為我有用 Toggl 計時,前後大概花了 140 個小時
不過這些內容的散播力及影響力,只能說很微小吧
即使過去一年了,iThome 上的點擊數跟半年前應該也差不了多少
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個主題太過冷門了
並不是說寫什麼東西都要考慮主題的熱度等等的,但是花一樣的心力,我想大部分的人還是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看見
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對於主題的挑選還是蠻重要的
如果時光能倒流,我或許就不會考慮參加去年的鐵人賽了,我可能會把時間花在別的地方(因為我也找不到別的更想寫的主題 XD)
時間、投入的努力,肯定是不等價的
就算是愛,也要考慮方向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