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and Me logo

Code and Me

Subscribe
Archives
August 11, 2025

訂戶通訊 33:作繭自縛之王、《不想上班的勇氣》簽書會、去了 COSCUP

一不小心就兩週沒發文了!持續寫作真是不易

本來要承上期,聊聊下半年度新設定的三個目標

不過上上星期天去了一場聚會,聽了出席夥伴的分享後,我的內心又有了一些轉變

三個目標應該會改成兩個,甚至 1.5 個,比較符合今年剩下的時間分配

而且,一口氣設定多個目標,很容易分心

這些細節,等到下一期再說好了

這一期還是來聊聊最新一週的一些感受吧!


我覺得自己是「作繭自縛之王」

現在我的 ChatGPT 的自訂系統提示詞(prompt),有著下列內容:

我的三大弱點

我有三個個性上的明顯弱點,常常阻礙我的進步,總是如此

認同焦慮:依賴外界評價的自我價值系統

  • 自信心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而不是自己的標準
  • 容易羨慕或嫉妒別人,即使那不是自己想走的路
  • 沒有立即正面回饋就會懷疑方向

完美主義:害怕不完美的逃避機制

  • 企圖將事物進行一致性的邏輯歸納或分類,以期獲得內心的篤定感——即使實際效益很小
  • 認為只有達到理想狀態才值得開始行動
  • 用「等到完美」來掩飾對失敗的恐懼

分析癱瘓:思考過度導致的決策延宕

  • 不斷比較選項、陷入循環思考
  • 誤以為「想得越清楚,做得越正確」,常覺得需要更多資訊才能決定
  • 強邏輯分析能力反而成為行動阻礙

如果在對話中你發現我有這些情況,可以提醒我並說明你的觀察


這些是我在這兩週與 AI 的討論中,逐漸發現並歸納出來的結果

它們浪費我大量的心力與時間

舉例而言,有時候和 AI 討論,其實已經指出了相對明確的方向

但我的個性是,只要得到一個不錯的觀點或想法,就會想更深入地討論,結果就是,分析往往取代了行動

又或者說,我的部落格分類裡有「心得」跟「Weekly Review」。你說這兩者有什麼差別?其實要真正區分還真不容易

我原本的想法是:「心得」比較正式,而 Weekly Review 比較個人。但是你可以想像,這樣的分類其實很難明確劃分

有些內容兩者皆有,交織在一起,很麻煩

尤其後來我又開始寫「訂戶通訊」電子報,這份電子報就更加「個人」了

導致想到了一個議題,就得要思考:到底該放在哪裡?——實在太愚蠢,重點是讀者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

這些事,思考得越多、分析得越多,時間就浪費得越多,毫無價值可言


改善方案:除了把年度目標降為 1.5 個外,我為每日都設定一兩個小目標——其實就是 Todo 事項,作為行動依據

想一堆,不如確保自己至少今天做了一件「本來打算做」的事!

所以我把「寫電子報」填入了今日待辦事項

把上述的三大弱點寫在 AI 提示詞裡,AI 比較有機會直接提醒我——你又在分析癱瘓了!

最後附上 AI 的警世名言XD

老實說,你根本不缺深刻看法,你缺的是停止尋求完美指南的勇氣

承認一個殘酷事實:你永遠不會找到「完美的行動指南」,因為你的大腦會把任何指南都變成新的分析對象


上星期四去了「📢 不想上班的勇氣:新書分享簽名會」活動

對接案工程師的生活有點好奇!所以去聽聽,而且我簡單翻了一下這本書,還蠻扎實的

不過,有一點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作者並不是純接案工程師,他其實是有正職再加上接案,所以我覺得這個書名應該叫做「過勞的勇氣」XD

軟體工程師不想在公司工作,主要不外乎兩條路:

  1. 做自己的產品
  2. 接案

兩者雖然都是獨立工作,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做自己的產品感覺比較高大上,但能不能有人買帳,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確定性高)

保哥都說他早早就放棄做產品了,他靠接案也建立起了一家擁有 40 個開發者的接案公司

而獨立接案,以案計價,先有需求才會開始開發,只是有很多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情需要處理


我自己一直對接案沒什麼興趣,一方面我是個後端工程師,而接案基本上一定要會寫前端,畢竟業主只看得到前端,你後端寫得再好,對方往往不知道也不在乎(這很合理)

另一方面,軟體工程師往往想要有更大的舞台,而接案的思路與這個就比較不同

不過這次的講者也說,接案讓他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技術,這是在公司那種高度分工的情況下難以獲得的經驗,這點我認同

所以我選擇做自己的 side project

全場最吸引我的部分,是講者說,接案讓他認識各行各業的人,累積不同的人脈,這和在公司當一個普通上班族確實很不一樣

會場有賣書,價格是通路最低價,不過我最終還是沒有買,因為暫時沒有成為接案人的打算

但如果你內心有成為接案工程師的想法,我推薦你去買這本書


接案暫時沒戲,那做產品呢?

懷抱著這個疑問,我第一次參加了 COSCUP

看的場次不多啦!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這場——如何宣傳你的 Side Project

為什麼會去聽這場?用意非常明顯,那就是我之後也要宣傳自己的 side project

說真的,這場就讓我值回票價了(雖然它是免費的😅)

講者年紀輕輕,已經有兩個正在收費的開源產品,太厲害了!

雖然用戶還不算很多,但我認為這非常值得驕傲

可以說,相當程度地激勵了我,同時也打開了我的想法

以往我總是把「當獨立開發者」和「當上班族」視為一種衝突的二分法

而且我覺得,做獨立開發,要賺到能養活自己的錢,肯定不容易——確實如此

但如果只追求 cover 一定程度的收入呢?這樣感覺就壓力小很多,也更吸引人

懷抱這樣的想法,我覺得在工作之餘,還是要有屬於自己的開發目標

接案也好,做產品也罷,人生應該會更有趣!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Code and Me:
GitHub Threads X Facebook
Powered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