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and Me logo

Code and Me

Subscribe
Archives
May 17, 2025

訂戶限定 23:去苗栗市玩、我不喜歡 NotebookLM 的中文語音對談、《FastAPI|現代 Python 網站開發》

Fast & Furious

各位朋友們,週末好啊!這期的標題好長XD

這次比較早發,因為擔心一拖再拖,搞不好這星期就沒發了

明天要去苗栗市玩,令人期待!


苗栗今年已經去過兩次,一次是自己先去,第二次則是跟女友去,在〈訂戶限定 14:GPT-4.5、Threads 粉絲「暴漲」、我不擅長經營社群平台🥹〉開頭有提及

第一次是往南走,從白沙屯到通霄;第二次則是往北走,從白沙屯到龍港車站

說真的,第二次比較好玩!因為這段路的景色變化多,景點也比較豐富

而這一回則是要走「山線」——前兩次都算是海線

從竹南站開始到彰化,這段台鐵火車路線被分為海線與山線

因為沒有什麼交通工具,苗栗市能玩的景點其實相對有限,能去的主要景點大概是功維敘隧道和狸貓山公園,以及品嚐苗栗市的美食等等

從台北出發,90 分鐘的自強號車程,我覺得算不近不遠

而且台鐵的票價算是相當低廉,單趟才 255 塊,這當然不會是市場經濟下的產物XD——雖然預計要漲價了!

敬請期待(指我自己)


從 NotebookLM 新增了「自動產生英文 Podcast 對談」功能起,YouTube 上就出現了極大量的「一男一女對談」英文學習影片

我想這也是 AI 時代既令人雀躍又煩躁(數量太多)的地方吧

就在不久前,這個 Podcast 的對談功能開始支援各種語言,也包括了中文

保哥在他的粉絲專頁提到:「等了半年多,終於被我等到了,現在 Google 的 NotebookLM 可以生成中文語音摘要,而且還是有台灣國語的喔!😄😍」

可不是嗎!大量素材都可以變成語音對話的形式,想想就令人激動


不過我自己聽了一些 NotebookLM 產生的中文版的對話內容

說真的,我怎麼聽都覺得不太適應——就是那種感覺有點像真人,但又能聽得出是 AI 的感覺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恐怖谷效應」?

聽英文內容可能還好,畢竟英文不是我的母語,聽起來都滿真實的XD。但聽中文時,你就能感受到這是一個很像真人的 AI 發出的聲音

我真的不太喜歡XD

說是這樣說,不過這個方式仍讓人充滿期待

如果能夠幫我把困難的主題,透過它學得更輕鬆或更有趣,我很願意嘗試,只是還沒找到正確的使用方法而已


花了三、四個晚上(各一小時),在圖書館把《FastAPI|現代 Python 網站開發》大致讀完了

我買書算是斤斤計較,倒不是計較錢,而是房間的空間有限,很容易就把書囤積在地上

買這本書除了衝著 FastAPI,另一方面是作者——他正是暢銷書《精通 Python》的作者吶!

相關文章:《精通 Python 第二版》心得:給入門者的 Python 學習藍圖

入手之前,有用 grok.com 的 DeepSearch 功能簡單查一下網友們的評價(英文為主)

大家主要的看法是:薄薄的書,前半段還不錯,後半段就開始很發散——跟他的《精通 Python》非常像

所以我在開始讀之前就有了心理準備,之所以還是買,主要是覺得《精通 Python》的寫作風格很吸引人


讀完之後,我覺得可能沒有像他的《精通 Python》這麼經典

畢竟兩者的範疇有差,Python 是一門程式語言,而 FastAPI 是一個後端框架——有比較多門檻在

對我來說,我覺得這本書的看點反而不在於 FastAPI 的教學上

因為這類教學實在太多了,要寫得出類拔萃,非常非常困難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反而是在框架之外的討論,比如說軟體開發中的 DDD(Domain-Driven Design)三層設計:控制層、服務層以及資料存取層(因為和工作有關)

還有圍繞著 Web 開發中所有工具的討論與評價等等,這是我覺得本書發揮比較好的地方

可以看出作者的經驗與對軟體開發的品味

不過,這需要你對後端開發有一定的認識,否則看完可能只會覺得有些空泛


如果要給本書打分的話,我只能給個 3/5 分,且其中有 2 分不在 FastAPI 身上

不是說 FastAPI 不吸引人,而是本書的幅篇有限(還分了一半的頁數給各類知識XD),無法完全帶出它的強大威力

要說對 Python 後端框架教學達到經典程度的書,我只推《Flask 網頁開發》

不誇張,當初就是看了它、實作了自己的 side project,才順利找到工作、完成軟體轉職

至於我為何要學 FastAPI,一方面是工作上仍限於 Django,只能自己找機會試試 FastAPI,而且大 AI 時代,大概率會讓 FastAPI 更加火紅

不學也不行啦,哈哈!

這期先到這裡,我們下回見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Code and Me:
GitHub Threads X Facebook
Powered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