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ound Breathe
Subscribe
Archives
#68 《串流音樂為何能...》與
January 26, 2025
讀一本書名很長的書和電影《長腿》。
#67 希望要多少有多少
January 1, 2025
闊(?)別三月,恢復發信啦。
#66 「沒事。當我沒說。」
September 21, 2024
關於《努力是癮》和《只能用4H鉛筆》
#65 工作倦怠
July 20, 2024
避免工作倦怠的方式,或許在小松真也的漫畫裡提示了。
#64 活著的運氣與社運散戶指南
July 6, 2024
談小說《變成的人》。沒有談好想進電影院看《DDDD惡魔的破壞》。
#63 閒聊回
June 29, 2024
本集閒聊:論述和色情、讀人文科系求療癒救贖、做愛時在旁邊看的不只有貓還有自己、最近關心的事物。
#62《黃色臉孔》:交過手,才知道
June 22, 2024
R. F. Kuang(匡靈秀)的《黃色臉孔》帶給我的樂趣不是特別大,但它的恐怖元素值得談談。
#61 一起看動畫
June 15, 2024
Socotaku 即將出版「異世界」動畫評論。這將是第十刊,成員換了一批。藉此機會,身為創始成員的我,回顧當時為什麼會開始做這件事、我怎麼看待它。
#60 《Nimic》:AI 不會取代你,你的敵人在「對面」
June 8, 2024
你該支持境遇比你差的群體嗎?踴躍舉手前,或許要更狠一點地質問自己。本文談希臘影片製作人 Yorgos Lanthimos 的 12 分鐘短片《Nimic》,為什麼是個不懷好意的質問、法國作者 Annie Ernaux 如何寫階級。
#59 寫手自況
June 1, 2024
我個人對寫手「沒特別想說什麼」的原因,以及管理個人知識的想法。
#58《巴別塔學院》:愛情不用翻譯
May 25, 2024
把翻譯捧上天的魔法設定,讓十九世紀各國爭相囤積白銀,有了不同的用途。革命奪走青年的愛情,愛情讓革命橫生變數。在這麼爛漫與中二的青年向小說裡,還是有清醒和值得再想下去的事情。
#57 自證預言
May 18, 2024
優質雞湯激勵人心,以至於能讓人嘗試把世界塑造成特定的樣子。以語言,以肉身,在總統府起舞,祝封別人為媽咪,在立法院聚集,問候別人的爹地。
#56 關於找 mentor
May 11, 2024
機構是社會傳承經驗的主要方式,離開機構,mentor 難尋,只能努力多方網羅了。
#55 定位
May 4, 2024
幫產品定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把自我當成一種產品、幫自我定位,更容易受已經投入的情感左右而作繭自縛。
#54 吊扇、水車和手扶梯
April 27, 2024
對於精神失序,常見的解釋策略是指出無意識的作用,或是把問題丟給腦袋、進而淡化當事人「蓄意」的效果。本文想談的是這類解釋策略在影像的一種表現手法。
#53 聆聽
April 20, 2024
分析溝通有哪些面向,進而說明聆聽的眉角。
#52 聽與問
April 13, 2024
社會本來就不「適合」構成它的人類,但我們都有點什麼能掏出來,讓社會繼續運作,而我們能掏給彼此的誠意,大概就是聆聽和提問。
#51 精神失序的社會因素
April 6, 2024
心理諮商的需求高漲,不過在察覺需要諮商之前,社會因素可能會助長精神危殆或失序。
#50 老而彌奸
March 30, 2024
大江健三郎當然是個典範,不過老人的「愚行」真的那麼值得推崇嗎?從蕭士塔高維契第二次被史達林打壓又拉起來,他的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看他怎麼為繼續創作調配應對策略。
#49 《以太奇襲》:問對問題,或乾脆專心說故事就好
March 23, 2024
別硬把包袱往身上攬,輕裝前行吧。
#48 《沙丘:第二部》:或許是倫理的麻痺
March 16, 2024
《沙丘》、《進擊的巨人》以及其他許多奇幻和科幻作品,常有主角「偷看劇本」的安排。這種劇情談的是自由嗎?或許不是。
#47 《Stay True》:對本可成為的模樣,保持真誠
March 9, 2024
本書是一段離我很遠又很近的回憶錄,我不能說很喜歡,但想聊聊它。
#46 《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還沒讀就不必讀了
March 2, 2024
關鍵假設錯了,即使有趣的觀察不一而足,讀來還是讓人氣悶。虛構的世界不需要性來維持——退一萬步,這是本書該解釋的假設。
#45 台北書展;近年的糾結
February 25, 2024
出版社仍然在做過去的事,只是「做書」可能愈來愈不會是重點。也談近年遇到的瓶頸。
#44 人是怎麼養成想長望遠的習氣
February 18, 2024
桌遊不見得是快樂的事,但體現了文明化的過程。
#43 How to get away with...
February 10, 2024
農曆年假的逃亡:《巴別塔學院》、《Pentiment》、《Millennial Monsters》。
#43 保存潛能與基礎設施
February 3, 2024
人的工作與認真,為什麼政治生活裡最好保存不做事的餘裕,而且最好是在基礎設施的層次上保存。
#41:現充少年的充實生活
January 27, 2024
談岡田麿里導演、編劇,也是 MAPPA 近期的劇場版《愛麗絲與特蕾絲的虛幻工廠》,為什麼要在片名玩諧音梗,諧音梗帶出的 energeia 概念又真的是劇情必需嗎?了解這個概念如果不會多看出什麼價值,那本片的看點會在哪?
#40 相遇與破壞畫面
January 20, 2024
挖掘真相的兩種方式與友誼
#39 政治難聊,為什麼?
January 13, 2024
成為別人倚重的人,比講道理更深入人心
#38 拒絕貧窮,怎麼叛逆
January 6, 2024
改善不了經濟處境,還能尋求什麼?
#37:回顧 2023
December 30, 2023
盤點這一年的讀書、工作、體驗,以及撰寫本電子報的經驗
《娜嘉》:毫無現實感的生活值得追尋嗎?
December 23, 2023
按:標題當然是個假議題。
《敲敲門》:擠個關於信念的鬼臉
December 16, 2023
投資印度裔導演 M. Night Shyamalan(下簡稱奈)拍電影,回本十拿九穩,截止今年(2023)的《敲敲門》(Knock at the Cabin),除了《水中的女人》賠錢,《降世神通》行銷做太大可能賠錢,三十年裡其餘作品大多賣座,表現穩定。...
資本積累跟女裝一樣
December 9, 2023
女裝很競爭,個體的資本積累也是
《PASSION》:只能用痛來證明愛嗎?
December 2, 2023
Hi there, 雖醞釀未發,但端倪已現。諸如此類的情況,都能用「勢」來講。既可指抽象的關係,如情勢、局勢,也可指身體動態,如作勢。當身體從日常的泥淖拔出來,比如走路,突然一步拖著不往前,比如一言不合,二頭肌或背脊弓起,空氣即將加壓。那些瞬間「勢」會清晰起來,觀察得到。...
《TÁR》:別急著對號入座
November 25, 2023
Hi there, 上週末去鹿港跑半馬,彰濱工業區袒裎來見,一早就在排廢氣。要挑空氣來呼吸,比刮面海風更有挑戰。途經吉安北路,路旁有風機,隱約望見海上一支接一支伸出去,每一支都能窩藏待機的特務。多年後,六十幾公尺的塔架將鏽蝕,爬藤攀附陽光,腳邊走獸,不再有引擎聲巡過。...
問題在不夠真,不是代言
November 18, 2023
Hi there,...
金典獎爭議 | 評論的功能
November 11, 2023
Hi there,...
《漂流少年》第四話:在世界線間輕盈跳躍
November 4, 2023
Hi there, 《漂流少年》是 2021 年 7 月的電視動畫,劇情講述中學三年級的長良等 36 名同學從原本身處的世界漂流到某處,人人獲得超能力,不過此處自有一套規矩,有賴他們應對,甚至此處只是他們將經歷的諸多世界的其中之一而已。...
強取與百萬匹馬力
October 28, 2023
Hi there, 手上現金超過 40 億美元的 Netflix,應該是地球上最有本錢投資內容的公司,畢竟銀彈之外,他們還有觀看行為的資料,理當比觀眾還了解觀眾。儘管如此,資料和演算法對娛樂來說著實是兩面刃:當我按一首曲子的 Song Radio,Spotify...
Unlearn, unlearn
October 21, 2023
Hi there, 上週沒出刊。讓我斷更的不是時間或疾病,而是單純的忙碌,真是太好了。 週五開會,覺得老闆太強了,而且還沒使出全力的樣子。我甚至覺得有點對不起他,沒辦法讓他徹底討厭我,怎麼偶爾還說些言不及義的讚許。...
《螺絲愈來愈鬆》:下流白人流水線,重組方向不清楚
October 7, 2023
Hi there, 「我們塑造建築,而後建築塑造我們。」至於回顧建築——或人造物——怎麼塑造我們,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報導,吃力不討好,畢竟窮一人之力為世代編纂記憶,肯定掛一漏萬。然而癥結還不在史料多寡,而在於社會是否仍渴求某些版本的記憶,或反過來,作者是否竭力鋪排某種「真相」。 George Packer...
承諾多輕,就「我」最重
September 30, 2023
Hi there, S 玩完《Starfield》後告訴我,玩家在遊戲裡可以攻略許多 NPC,「修成正果」的話,遊戲一律用 commitment 代稱形形色色的親密關係。這倒不盡然是政確的決定。...
工作其一:用敘事把握為什麼要做
September 23, 2023
Hi there, 難得工作日,那就聊點工作好了。 我在家工作近十年,近兩年因為加入另一家公司,變成輕混合(lo-fi hiphop...
要怎麼持續不當笨蛋?
September 16, 2023
Hi there, 有人說,持續避免讓自己變成「蠢貨」,日久能獲得巨大的優勢。先不論後半句如何,前半句似乎不容易做到,而且不是因為意志軟弱、難以為繼,也不是因為成本高昂、窒礙難行。 人生能復盤,你會怎麼定義愚蠢?GPT-4 答:...
色情反思可能沒有比較好,但有比較好的色情反思
September 9, 2023
Hi there, 展示身體,展示身體與身體如何交通的影像,老早存在,只是跟網黃一樣,待產製、流通和使用的工具普及才一下子爆量,在 2000 年代更因為 P2P 技術,達到怕是史上最高的流通規模。大約 1970 年代中期到 1980...
記手搖飲加盟說明會
September 2, 2023
Hi there, 最近我去聽了某家飲料品牌的加盟說明會,頭一遭。 我今年才知道這個品牌,不久就把他們的基本茶喝了一輪,以非現泡來說,品質不錯了,明星商品也有他家難以取代的特色。雖然支援單店線上點餐、CRM、中控冰箱等,品牌形象並不「現代」,但訴求的價值首尾一貫,不至於茶交到客人手上就走味。...
《Happy Hour》:由身體和聲音導航的異地
August 26, 2023
Hi there, 前後近一年,終於把濱口竜介的《Happy Hour》看完。倒也不是片長如何——二十幾歲看過《Sátántangó》之後,通常只會覺得 150~180 分鐘的電影,有時長得無謂——而是這部片的節奏穩定,韻味悠長,實在捨不得一口氣看完,寧可留給分外疲憊或空曠的時間。...
現代的迷宮
August 19, 2023
Hi there, 《迷宮物語》八月底將從動畫瘋下架,還沒看的話,趕快去看。 這部動畫由三段短片組成,第一段〈迷宮*迷宮〉分拆在全片開場和結尾。第一個畫面呈現蕨類包圍、傳出汁液勃脂聲,如同「真理之口」的一處入口,鏡頭進入後,Erik Satie 的〈Gymnopédie...
Older archives
https://elek.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