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管思維
Subscribe
Archives
「別給我問題,給我解答」的問題 - 2
May 22, 2022
Require problem statements instead of complaints. Although you should want people to alert you to potential issues, they need to learn how to distinguish...
「別給我問題,給我解答」的問題 - 1
May 21, 2022
「純翻譯」一直是我覺得不是很"盡責"的內容,因為不算是「消化輸出」。但從以前到現在,幾次測試下來,我都覺得逐句的認真翻譯,才是讓我對所讀的內容有更精確理解的方式。也許這些內容現在不是我的,但我很確定最終它們還是會被我消化輸出到別的文章去。...
你們的「意見」,是在這個職位的根本理由
May 20, 2022
我們團隊開始陸續跟其他團隊有一些合作,也開始看到不同的管理文化。...
Evidence Based Scheduling - 2
May 19, 2022
Evidence Based Scheduling - 1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15] not required What do you do about the boss who interrupts you all the time with long-...
Evidence Based Scheduling - 1
May 18, 2022
這兩天換個口味,後天再繼續OKR。關於這篇,我之前看的是翻譯文,直到今天我才正式去把它給細讀一次。沒想到內容跟我原來讀的竟然有蠻大的差異,也不枉費我花一些時間去查單字細讀了。Joel的口吻一向很幽默,因此我希望保留原文給英讀能力好的讀者,一起欣賞他的文采。 Evidence Based Scheduling...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6
May 17, 2022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5 Superpower #2: Align and Connect for Teamwork 之前一直提到,OKR強調公開透明和共同參與的核心精神,共同參與說得夠多了,但其實共同參與的重要的"基礎建設",正是公開透明,才能造就出OKR的第二利器:團隊連結和協作。...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5
May 16, 2022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4 昨天看的是「Focus」,忘了還有另一半是「Commitment」,所以今天補上。😅 Commit to Priorities...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4
May 15, 2022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3 Superpower #1: Focus and Commit to Priorities 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能力,展示了我們是誰。 ~ J.K. Rowling...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3
May 14, 2022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2 Operation Crush: An Intel Story...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2
May 13, 2022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1 Andy...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1
May 12, 2022
OKR雖然也是一個有點老的管理方式了,雖然是一個當時被我歸類為一個「Macro KPI」的概念,但我一直都沒有認真的花時間去瞭解其本質。隨著在公司談論它的人開始多了起來(也不過就是多了1,2個人…),我想是時候來”還債”一下的時候。就讓我好好徹頭徹尾的搞清楚它和(萬惡不赦)的KPI有什麼不同吧。 OKRs in...
小公司如何和大公司競爭人才 - 2
May 11, 2022
小公司如何和大公司競爭人才 - 1 優化面試流程 面試流程是另一個小公司比大公司更靈活的地方,因為它們沒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及根深蒂固的文化。...
小公司如何和大公司競爭人才 - 1
May 10, 2022
How Small Businesses Can Compete in a Heated Job Market - WSJ 華爾街日報這篇蠻切中我們需求的,用字還不算太刁鑽,值得看一下原文。消化輸出的內容儘量求簡潔明瞭,希望也能幫助到有在找人的人。...
對技術主管的3個期待
May 9, 2022
這封是一個從舊平台換過來時,沒搬到的一篇,本著服務新讀者的目的,特別再貼一次囉。...
定義很重要
May 8, 2022
前幾天,同事承接了一個「軟體模組化」的案子,號稱是全事業處等級的案子,因此找了我和其他部分的精英,要說明一下他初步的規劃,也收集一下大家的意見。會議前我還是按習慣先問清楚,會議要討論的題目是什麼?有什麼資料是我們該先閱讀過的?他只給了我們一個簡報,大致上寫了些他的規劃。...
Tech Lead 和 Engineering Manager 有什麼不同 - 3
May 7, 2022
Tech Lead 和 Engineering Manager 有什麼不同 - 2 Engineering Manager和Tech Lead最大的不同,就是他關注的始終是 「人」和「團隊」 。在多人協作下,需要關注的就是溝通和程序的安排。面對一些任務的要求下,以「團隊」為思考單位的Engineering...
Tech Lead 和 Engineering Manager 有什麼不同 - 2
May 6, 2022
Tech Lead 和 Engineering Manager 有什麼不同 - 1 Tech Lead需要關注的第二個面向是「實作」。 這裡的實作,可能寫code佔的比例不會很高(有點失望嗎?😅)。因為Tech...
Tech Lead 和 Engineering Manager 有什麼不同 - 1
May 5, 2022
之前看過「Tech Lead」在做些什麼,但另一個常見的職務叫「Engineering Manager」也常常映入我們大家的眼簾。看了些資料後才知道,我之前寫的Tech Lead基本上又是全包了😅。全包倒不是件壞事,只是若無法全包的話,我們也不用過於自責或自卑,因為其實真正的Tech...
如何管理前同事 - 2
May 4, 2022
如何管理前同事 - 1 第二個要認清事實的是我們有了「新責任」。...
如何管理前同事 - 1
May 3, 2022
因為人不舒服,所以雖然很辛苦,但還是想辦法擠出點東西來。😷...
沒有"必要"的會議
May 2, 2022
前陣子收到了來自某高層的問卷,主要是想收集一些「開會」的弊病,應該是做為他課程內容的案例分析吧。再加上之前聽說過其他部門,有特別針對「開會」做一些規範和稽核,我就特別回想了一下我自己是怎麼看待「開會」這件事的。...
10個問出公司文化的好問題
May 1, 2022
10 questions to ask in a job interview that will really expose a company’s culture...
純文字思考,可能沒想像中那麼難(下)
April 30, 2022
純文字思考,可能沒想像中那麼難(上) 思考 很多人說還是習慣用白板,紙筆自由繪圖來輔助思考,我懂,也很合理。...
純文字思考,可能沒想像中那麼難(上)
April 29, 2022
印象中,我第一個筆記軟體是Evernote,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正式進入「知識管理」的領域中,後來陸續用了OneNote, Google 工作鏈(Keep/Doc/Slide/Sheet等),一直到現在的Obsidian。之前雖然也為部門上過「如何透過Google工作鏈滿足GTD(Get Things...
自律就是「做自己」
April 28, 2022
自律得到自由,但你不想要 進入職場之後,不管是因為公司要求,還是臉書逛到,多多少少都會看到許多「成功學」的文章及書籍。大家討論的面向可算是五花八門,有的講職場處事技巧,有的講個人的學習方式,有的強調時間管理,有的則是從習慣的養成切入。...
True Talents Read Codes
April 27, 2022
之前寫「不用LeetCode,只要Show me the code時,我以為我的方法已經蠻高效了,這篇看完後我想我應該會在下次的面試中,加入更多「讀碼」的元素試試。 How to Freaking Find Great Developers By Having Them Read Code...
科技拯救世界
April 26, 2022
Technology Saves the World 在15個月前,也就是2020年的5月,COVID(新冠肺炎)的災情對美國來說已是國安等級的緊急事件。Marc...
沒有蠢問題,別怪豬隊友
April 25, 2022
別怪豬隊友! @ 何飛鵬:社長的筆記本 :: 痞客邦 :: (pixnet.net) “社長(何飛鵬)”是我早期追蹤的人之一,他的《自慢》不曉得已經刷了幾版,也因為很受讀者歡迎,所以也很難得的有電子書。他的許多觀念,以他現在的年紀看來,算是夠進步的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訂他的RSS。...
原來「老謀深算」和「真誠」不衝突?
April 24, 2022
Why BeReal, a Social-Media App With No Photo Filters, Is Attracting Gen Z - WSJ 受夠Instagram了?BeReal沒濾鏡、不能修圖、不能按讚卻爆紅,原因為何?|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bnext.com.tw)...
傾聽的正確姿勢
April 23, 2022
When your coaching questions freak someone out 管理者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透過開放式問題,來指導(coach)成員的思維。或許我們不用講得那麼絕對,好像必然是一種上對下的關係,但一個真誠的討論交談,仍然是很有價值的一個過程。...
The Zettelkasten principles 消化輸出
April 22, 2022
Zettelkasten — How One German Scholar Was So Freakishly Productive 尼克拉斯.盧曼(Niklas Luhmann)是20世紀很重要的一個社會學家,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極度多產(extremely...
Side Project 的執行觀察
April 21, 2022
今年部門舉辦了一個「各小組side project」活動,每個小組都要規劃出自己的side project,可以和工作無關,但要能讓組織團隊合作,有技能,團隊默契,體能或是思維上的成長都可以。我們這一組的side project要"玩"的東西還蠻多的,上次是玩魔術方塊,這次是要自己設計一個桌遊。...
「服務」的價值
April 20, 2022
兩個月前,讓作業系統癱瘓的問題,由於重現時間,機率不定,而且無法取得相關log及螢幕畫面,嘗試用交叉測試除去變數的方法,一直都無法取得有效的進展。嫌疑高的變數怎麼改都會重現,同時又有已出貨的產品背書,說平台的硬體沒有問題,整個調查完全陷入膠著。...
一些Sinom Sinek的金句
April 19, 2022
今天簡短的給大家一些Simon Sinek的介紹,以及我比較受啟發的觀念。 Simon Sinek (西蒙斯涅克) 是一位英國作家,在台灣知名度滿高,因「WHY」的黃金圈法則聞名全球,是 TED...
《未來30年》消化輸出
April 18, 2022
馬雲:未來三十年,是服務別人的競爭,所以是女性的時代 - INSIDE...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有「產品思維」(下)
April 17, 2022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有「產品思維」(上) 開發「細心觀察」的能力 觀察力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人們在使用產品及服務時的反應,這裡說的”產品”並不侷限是電子產品或軟體服務。而最簡單的起步就是從自己先開始: 你何時對一個產品感到愉悅?何時覺得某個產品令你很惱火? 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是使用「Jabra 75t...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有「產品思維」(上)
April 16, 2022
The Power of Product Thinking 創投風氣甚行的現在,各行各業都要求設計師,專案經理,甚至是工程師,都要有所謂的「產品思維(Product Thinking)」。尤其如果你是名新創公司的創業者,敏銳的產品思維更能幫助你募到資金,讓你的產品在許多競品當中脫穎而出。...
《The Year Without Pants Summary》作者摘要的消化輸出
April 15, 2022
The Year Without Pants Summary 這篇是來自於一個作家Scott...
比「有效率」還重要的最高指導原則
April 14, 2022
這陣子都在找一個會讓不定流程,不定時間,讓系統崩潰掉的問題,動用了許多人力和時間,到現在還沒找到root...
自己喜歡,放得下,過得去,入得了眼,寫得出來
April 13, 2022
...
「深度工作力」的快速整理
April 12, 2022
Summary of Deep Work (2016) by Cal Newport (osmosis.dev) 這算是一個部落客對《Deep Work深度工作力》的消化心得,雖然這本我有點想看,但覺得大部分觀念我都有了,所以來看看別人的。大致上分三個重點簡述一下。 一.什麼是我們該"深度投入的工作"?...
「程式碼」其實沒那麼值錢
April 11, 2022
之前,我的一位下屬曾經詢問我,若之後他在工作上需要研究新技術時,需要寫一些sample project來驗證觀念,那這些sample project是否可開源在他自己的Github或部落格上?若公司這邊規定不行,或是我這邊有疑慮,有困擾,那他就再特別寫一個簡單的給公司,他自己再回家寫他想開源的部分。...
我對英文的一些觀察 - 3
April 10, 2022
我對英文的一些觀察 - 2...
我對英文的一些觀察 - 2
April 9, 2022
我對英文的一些觀察 - 1...
我對英文的一些觀察 - 1
April 8, 2022
英文一直是我認為,是全世界最有生產力的一種語言,這也是為什麼最先進的技術都在英語系國家的原因。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內容的 "產出" 成本極低。英文是全世界, "僅" 使用26個字母加3-...
一對一會議有很多事該做
April 7, 2022
我本來以為「一對一會議(1:1)」單純是另一個可以私下溝通的管道,可今天在讀了一些資料後,我才知道1:1原來有許多事該做。 規律的一對一會議就像定期更換機油;假如懶惰省略這一步,到時候被困在公路上的人就是你。~ Marc Hedlund...
拋球遊戲
April 6, 2022
It’s been a juggle, not a struggle.這會是一場拋球遊戲,但不算是一件苦苦掙扎的事情。My book is being published in 2023. — Eber Leadership Group (kareneber.com) 這是 Karen Eber...
「遠距辦公」的效率不是來自於方式,而是態度 - 3
April 5, 2022
從「表達」開始訓練自己的遠距工作力 這裡的「表達」並不只是口條上的,而是文字上的。而且不只是表達你知道的,還要表達你不知道的,也就是如何提問。...
「遠距辦公」的效率不是來自於方式,而是態度 - 2
April 4, 2022
「遠距辦公」的效率不是來自於方式,而是態度 - 1 行政程序 基本上,除非工作量大到一定程度,不然管理部門的態度就是「我直接來比較快(比較正確/比較安全)」。...
「遠距辦公」的效率不是來自於方式,而是態度 - 1
April 3, 2022
因為COVID-...
Newer archives
Older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