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管思維
Subscribe
Archives
足夠客觀評估一個同事的切入點
July 13, 2022
因為今晚的例行會議要討論公司的「面試中最有桿槓效益的一道題目」課程,所以繼續往後面的集數去追劇了。...
面試中最有桿槓效益的一道題目
July 11, 2022
馬斯克面試時,用這一題戳破「騙子」!研究證實:這方法有效|經理人 「請你告訴我你遇過最棘手的問題,以及你如何解決那個問題。」 這一招真的很高,而且一個問題就可以問出很多細節。...
”品味“和”品質“的一點點關鍵差別
July 10, 2022
前陣子討論分組的事情時,有一個組長不解地問,好不容易整合成一條龍的服務,現在就這麼有硬生生地拆開掉,這樣真的是對的嗎?明明整合後的服務變得更有效率,品質也更好了,但似乎大家並不買帳,跟我們之前遇到「沒有需求」的問題,似乎是如出一徹。...
熟悉一個新的輸入法,就像是學習「第二外語」一樣
July 9, 2022
這一篇文章是用拼音輸入法寫的。我明明是個蝦米的忠實用戶,但為什麼會興起用拼音輸入法的念頭呢?...
我們是來幫忙的,不是來服務你的優越感的
July 8, 2022
今天一樣很高壓的在處理平台被破解的事情,當部長不在的時候,另一位部長把我們幾個對系統保護比較熟悉的人,都叫來說是要討論下一步該怎麼進行,但口氣聽起來比較像是質問。這位講話不太客氣的部長,在江湖上甚有名氣,也是老闆身邊的紅人,甚至是接下來副處長的人選。據說其管理風格就是軍事化管理,今天近距離接觸,確實如此。...
你的產品,有多少比例是"你的"?
July 7, 2022
...
大老闆一定會關注的題目(修正排版)
July 6, 2022
...
大老闆一定會關注的題目
July 6, 2022
...
為什麼我對「進駐專案」這件事這麼反感?
July 4, 2022
上週我們的產品出了大問題,需要趕緊加入修正及補丁。專案方自己評估了一下,舊產品的軟體架構疊床架屋,能維護的人不是離職了就是在別的部門,而手邊所有的人都在火線上,因此又找到我們組來尋求協助。...
當 Google 能提供所有的正確答案,就是文明結束的時刻
July 3, 2022
當 Google 能提供所有的正確答案,就是文明結束的時刻吧。 ~ 周欽華 這是在《科技島讀》第585期電子報的結語 (僅在電子報信件中,不會出現在網頁版中 )。 這不禁讓我思考,什麼是「文明」?為什麼他會用「文明」這個詞?...
該寫"清楚"的,是客戶想變成的樣子
July 2, 2022
Clear vs Clever: A Quick Guide To Avoid The #1 Mistake In Writing Ship 30 for 30...
問出需求的"好奇"問題
July 2, 2022
這幾天的氣氛特別肅殺,因為公司業績沒有繼續成長,所有的部門都在積極的檢討,當然我們也是。...
"過度"的不是設計,而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June 30, 2022
今天早上不好意思寄了重複的信。因為服務突然沒有回應了,我以為它沒收到我的設定。 所以今天還是有新內容的。😉 Overengineering can kill your product - Mind the Product 「過度設計(Overengineering)」...
「純文字 vs 心智圖」的結果比較
June 30, 2022
基本上昨天的簡報,扣掉「心智圖很重要」這個主題後,剩下就是專案怎麼做產品的策略規劃的細節了。再加上聽到部長說”接下來大家都去展開心智圖”,我就知道…又是一個完全搞錯重點的會議了。...
「純文字 vs 心智圖」的結果比較
June 29, 2022
基本上昨天的簡報,扣掉「心智圖很重要」這個主題後,剩下就是專案怎麼做產品的策略規劃的細節了。再加上聽到部長說"接下來大家都去展開心智圖",我就知道…又是一個完全搞錯重點的會議了。...
希望,活動,還是目標?
June 28, 2022
這幾天一直收到管理部的通知信,說有一個「績效管理」的課程,請我們大家去上。一開始沒太在意,因為想說基本上應該都是我看過的那些書中的內容。今天日更有點缺題,所以來上一下課程。講師是總經理級的,內容比預期還有料,因此就可以來寫一些簡單的消化輸出。...
Hack你的產品,讓它更有生命力
June 27, 2022
We hack every Friday 「Raycast」是一個MacOS上的Launcher工具,很像以前在Windows下的「Launchy」或是「Listary」這種工具。還在Windows...
我們的「靈感」還是「思考」,其實都是結構化來的
June 26, 2022
今天一樣在練習「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被一個問題卡了很久: 我們腦內的知識網路,究竟是否是結構化的?...
那不是競爭力
June 25, 2022
一個公司曾接觸過幾次的同事,突然來訊說要談談,主題是事業處內部正在籌備的大型調整。...
「區塊鏈技術」投入研究的SWOT
June 24, 2022
前幾天寫過怎麼用SWOT的方式,來分析是否該投入研究新技術。今天就寫實際操練一下,寫一下「區塊鏈技術」投入研究的SWOT。 優勢Strength:對我們既有的,在市場上佔優勢的產品線而言,我們應該擴展其適用範圍或是擴大其技術門檻嗎? 無。我們目前在這個技術毫無優勢可言...
列出清單,就是以終為始
June 23, 2022
...
沒死透,就只是傷
June 22, 2022
這篇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管理學,也不是什麼有用的技術乾貨,就是個受了氣後的心情隨筆。 這是「技術管理思維」應該有的內容嗎?還真應該是,因為「人」都不是可控因素。 如果很不幸我們需要從失控的狀況復原,也許我們可以多想想這句話,給自己繼續前進的動力。...
新技術投入評估分析SWOT
June 21, 2022
要評估是否投入資源去研究新技術,常常是領導層的一種"直覺"。但隨著領導層的位置越高,影響的層面越大,需要投入的成本就越大。所謂的評估可能不只是學而已,還得思考怎麼落地,甚至是做出Demo來展示,越成熟的評估,投入的成本就越大。因此,我們都應該有一個比較適當的流程或是框架,來讓我們的評估作業更為完整。...
Google生產力專家的建議 - 收件夾
June 20, 2022
Google生產力專家的建議 - 行事曆 之前寫過電子郵件的主題,今天來聽聽Google生產力專家怎麼說。 其實郵件是很成熟的通訊系統,有統一且完整的標準,但因為對應的工具沒跟上越來越快的通訊思維,所以現在即便有長得很像通訊軟體的Mail Client,但郵件依然還是被許多人視為是”難用”的通訊方式。...
Google生產力專家的建議 - 行事曆
June 19, 2022
這篇PDF不長,雖然說也算是一種業配文,但建議都算中肯,很值得大家參考。 裡面會提到行事曆,信件和會議,所以大致上之後就是這幾個主題,各寫一篇囉。 A guide to improving productivity and wellbeing from Google Workspace | Google...
怎麼把「源碼覆審」做得更專業點?
June 18, 2022
源碼覆審就像健檢,雖然心理知道「預防重於治療」,但身體還是會很誠實的逃避。預防,就是為了要在成本還能控制的時候盡早處理。這個過程其實還能附加其他的優勢上去,像是可以做為經驗的傳承,或是收集建設性的意見,腦力激盪也不錯。有的團隊重視源碼風格的,當然也可以在源碼覆審會議中檢視及要求。...
為什麼開發者覺得Best Practices沒鳥用?
June 17, 2022
Why Some Developers Don’t Believe in Best Practices? | by Ben "The Hosk" Hosking | Jun, 2022 | Dev Genius...
帶大家看更遠的地方,是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件事
June 16, 2022
...
視訊會議的好幫手Krisp
June 15, 2022
AI 降噪! 🙉 Krisp 測試:能有效遮蔽鍵盤打字聲嗎? - YouTube 【心得】AI語音降噪軟體-krisp 推廣 @電腦應用綜合討論 哈啦板 - 巴哈姆特 【在家工作必載 App 推薦】Krisp 通話一鍵降噪,連施工聲都能消除!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真正的趨勢,永遠是那10年都沒變過的需求
June 14, 2022
未來十年,有什麼不會改變?-ESG永續台灣 今天聽Manny的Podcast,聽到Bezos在2012年的re:Invent大會上講的一段話,真是有種"突破肓腸"的醒悟感:...
「沒有人」不會報怨,會認真的解決問題
June 13, 2022
...
「研發」的要求,就是「成長」的要求,都不是容易的
June 12, 2022
在上次長官被老闆”提醒”之後,我們開始了一段各小組重新定位的討論,最終我這邊的調整也定案,我這邊將會專注在遊戲製程的先進技術研發,和另一個跟我們小組職務定位有點類似的小組合併。因應這樣的調整,我原來帶領(其實比較像是監管😅)的系統組,將回到部長手上直接管理。...
西洋棋給棋士的啟示
June 11, 2022
今天于為暢的電子報在講「中國象棋 vs 西洋棋」,正好前陣子《后翼棄兵》在Netflix上爆紅,也正好家裡那隻小仔對西洋棋好奇,所以我也學會了西洋棋的規則。...
怎麼解決卡片檔名撞名的問題?
June 10, 2022
不好意思,今天還是「卡片盒筆記法」的內容,因為太重要了,所以不得不寫一下。😜 明天開始一定會有別的主題的內容的。😉...
沒有"正確"接下知識網路的方法,"練習"接上去就是那個方法
June 9, 2022
今天繼續在聽卡片盒筆記法的一些資料,因為我始終在「把筆記接上知識網路」這件事卡關。書上或其他人實作的經驗中,一直有提到每則閃現筆記(fleeting note)要轉換成永久筆記(permanent...
寫作就是這樣
June 8, 2022
...
「成就」和「成就感」的兌率
June 7, 2022
成就 vs 成就感 鱸魚是之前在講《異類矽谷》那篇時介紹到的作者,他的文筆一如既往非常的精練,給我的啟發也是十分Powerful:成就是別人的,成就感才是自己的。...
為什麼你該學習Markdown怎麼寫
June 6, 2022
最近和其他開發團隊合作,討論到文件怎麼寫時,我推薦寫Markdown,但他們有的人聽過沒看過,有的人看過沒寫過,我有點訝異(可是我為什麼要這麼訝異…😑),這明明已是開源社群的業界標準了,但我們的軟體開發人員卻搞得自己很不像業內人士一樣,因此想說來寫一篇好了,以後可請不熟悉的人自己來看。😜 要解決什麼問題...
「覆盤」就是預告新版本的自己
June 5, 2022
部門從去年9月開始正式開始寫週報,再三個月就會滿一年。叫「ROC週報」的理由,是希望大家「Reflect, Observe and Change」。這件事雖然很重要,大家理智上也可以理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嘗試去做。...
「混合遠距」管理的挑戰
June 4, 2022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or a Hybrid Workplace—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 WSJ...
一些「表達自我」的想法
June 3, 2022
最近在玩 Obsidian 跟 Logseq 的過程,我閱讀了一些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資料,甚至是「量化自我(Qualify...
我對「會議效率」的改善計劃
June 3, 2022
昨天同事發了封信件,大家討論起什麼叫「高效會議」,要怎麼樣能夠改善會議效率。因此我也翻了下之前自己的一些想法記錄,分享給大家。 「討論」和「會議」的差異 「會議」是用來形塑行動的,「討論」是用來釐清認知不同步的迷霧的。...
Measure What Matters
June 1, 2022
長官們前幾天和老闆開會,被好好的"提醒"了我們部門做得不好的地方。身為技術部門,為什麼都沒有新技術的展示?反而都是學校來跟我們展示(推銷)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們究竟都在做什麼?我們不是有充沛的人力,各有所長的專業組別嗎?...
「Bubbles」服務介紹
May 31, 2022
大家越來越習慣遠距工作,但這並不代表大家會習慣非同步(Asynchronous)的溝通方式。在即時通訊工具已經多到氾濫的情況下,有些人選擇跟即時訊息糾纏不清,來者不拒。有些人則開始反思,要奪回自己的專注時間塊,儘量使用非同步的手段溝通。...
學習的態度
May 30, 2022
學習的態度 這陣子在研究「卡片盒記事法(Zettelkasten)」或是「心智圖(Mindmap)」,近期也有許多支援「雙鏈(雙向連結)」的工具不斷冒出來,像是Roam...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8
May 29, 2022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7 Continuou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KRs and CFRs 交流可以改變個體思維方式,進而改變個體行為方式,最終改變組織行為方式。 ~ Sheryl Sandberg CFR是「Communications, Feedback and...
See the big picture, Play the long game
May 28, 2022
每天我腦中最常出現的事情之一,就是跟自己的目標fighting。 我希望成為native English...
永久遠距工作,人才資源的永久解法 - 2
May 27, 2022
永久遠距工作,人才資源的永久解法 - 1...
永久遠距工作,人才資源的永久解法 - 1
May 26, 2022
Airbnb 宣布永久遠距工作,怎麼確定員工有認真上班?執行長:對我來說答案很簡單 今天【完全訂閱制】電子報的內容很有意思,也是我之前就想寫的主題。 首先貼一下電子報的內文: 我們先從員工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如果你是 Airbnb...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7
May 25, 2022
今天開後台才發現,前兩天的信竟然沒出現!?現在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所以先補寄前兩天的內容吧。 《OKR:做最重要的事》消化輸出 - 6 Superpower #3: Track for Accountability...
Newer archives
Older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