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管思維 logo

技管思維

Subscribe
Archives
July 21, 2022

《找到你的為什麼》消化輸出 - 6

《找到你的為什麼》消化輸出 - 5

找出「怎麼做」,發現你的強項

雖然這本書叫做《找到你的為什麼》,但真要開始改變的起跑點,則是「怎麼做」。

「怎麼做」必須以「為什麼」為基底延伸出來。這聽起來很像廢話嗎?一點也不,在我們每天工作的地方,很容易就會看到這個現象。

我們很多人都曾在這樣的公司工作,每間會議室牆上都明列著公司所謂的核心價值,用的不外乎是一些平凡無奇的企業用語,像是「真誠」、「勤奮」、「多元」,沒錯,還有「正直」。這些價值理念都很好,但它們不是「怎麼做」。

這就是這一章要強調的事情,就算你找到了「為什麼」,但若你沒打算列清楚從「為什麼」延伸出來的行動,而且是真的會執行的那些,否則這一切都是白搭:

大多數公司制定核心價值時,並不清楚組織在最佳狀態能有什麼樣的發揮。這些核心價值通常流於勵志,表達的是公司希望員工學習的特質,而不是公司本身實際展現的特質。記住,「怎麼做」不是希望或嚮往,表現的不是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而是我們實際的行為模式一一我們在最佳狀態下實際會做的事。「怎麼做」和核心價值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價值理念不包含行動,價值本身也不是行動。「禮貌」是價值,「尊重他人、和氣待人』是怎麼做。

這個觀念也有點像是在《原子習慣》中提到的「身份認同」的觀念。今天我們要戒煙的話,當我們面對朋友遞來的那支煙時,我們不是說:「謝了,我正在戒煙」,而是說:「不了,我不抽煙」。我們不是"想戒煙",而是"根本不抽煙"。有價值的事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做起來卻不一定那麼來勁,而且可能很無聊,看不到什麼實質的進展。

書中提到賽門和一個公司的合作案最終無法啟動,就是因為他聽到了「為什麼」和「怎麼做」之前的期待落差:

賽門知道以人為先的文化更有感召力,對員工和顧客都是。他也知道,協助一個組織改變,不只是改變心態,還要改變體制和程序,才能創造以人為先的組織,而這並不容易。想要成功,勢必要長期合作,因此賽門知道自己必須確定彼此真的合拍。雖然在為什麼的層面上,賽門和這名領導者方向一致,但這只是第一層篩選。

賽門對這件事有不錯的預感,但還是花時間問了一些問題,了解這名領導者如何看待這次的合作關係。這位主管興奮地拿出一張複雜的圖表給他看,圖表上詳述了這項提案會如何進展。他向賽門解釋說,如果董事會願意投資,他們很快就能看見成果。

這時紅燈立刻亮了。那張複雜的圖表,加上渴望「很快看見成果」,很可能不會等同於長遠的進步(眼光放長遠)。賽門表明他的顧慮,問對方說「很快看見成果」指的是什麼意思。如果董事會是希望在前幾個月看到事情往對的方向推進,賽門覺得他們或許有辦法找出一些領先指標。賽門也解釋,如果要與這名領導者合作,對方和董事會必須願意採納一些全新的觀點(採取跳脫框架的觀點)。他們必須以開放的心態,採行不同以往的方法,才能實現他們期望的改變。最後漸漸看得出來,考量提案的複雜程度(簡單最好)、時間長短、領導者的心態,雙方不會是好的組合。

可能也是近期公司在推行「中長期技術發展計劃」的關係,我一看到那個「很快看見成果」,別說是"紅燈立刻亮了",我幾乎可以聽到警報聲轟轟作響了。當大家一開始好像有些共識,知道公司必須回歸創業的本質,要有足夠的研發實力,才能在遊戲產業持續處於領先地位時,我以為我好像聽到了「為什麼」(實際上當然沒有)。結果當大家到了「怎麼做」這個階段,仍然三句不離「要能落地」,五句不脫「要有效益」時…話不說死,我只能說聽起來就是一個很嚴重的期待落差。

書中提到一個範例很不錯。假設某企業經過「找出為什麼」的工作坊後,歸結了5個主題:

  • 樂觀
  • 連結
  • 使他人感到安全
  • 時時向人學習
  • 永遠有解決辦法

首先我們最應該"解構"的就是那個「樂觀」:

  • 找出每件事的正面意義
  • 把杯子裡的水看成半滿,而不是半空
  • 向前看,不要回頭
  • 找出每片雲後面的陽光,看見正面的意義

有些已經是可執行的行動了,再把「連結」,「使他人感到安全」,「時時向人學習」等這些主題,也加入主動,行動的要素之後,最終就變成以下的版本:

  • 找出每件事的正面意義
  • 與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 做事使人有安全感
  • 從每個人身上學習
  • 動腦找出解決辦法

為了能讓組織中的每個人,更充份理解實際上執行起來是什麼樣子,我們甚至可以再加上一些細節說明:

  • 找出每件事的正面意義一一在事情看似走歪的時候,找出做對的地方。
  • 與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一一使關係獨一無二,讓對方知道你在乎他們。
  • 給人安全感一一把信任拓展到他人,讓別人知道背後有你支持。
  • 從每個人身上學習一一虛心接納別人的想法和觀點,人人皆能當我的老師。
  • 動腦找出解決辦法一一假設凡事都有辦法解決,沒找到之前不放棄。

把「怎麼做」列到這個程度後,每個人就可以真的把它們應用在每天的工作上了。面對每個工作上的決策,怎麼樣總是能做更正確的選擇?就把這裡列出來的項目,當作一個檢查清單(checklist)來看看就行了。如果是有符合的,也許這樣的決策,短期非但沒有效益,可能還得付出額外的成本,但這些「怎麼做」的背後,都是我們大家在這裡工作的「為什麼」,也才是我們大家內心真正認同的「價值」。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技管思維:
This email brought to you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