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管思維 logo

技管思維

Subscribe
Archives
July 17, 2022

《找到你的為什麼》消化輸出 - 2

《找到你的為什麼》消化輸出 - 1

如何找到「為什麼」

如果我們都是「鋼鐵人」,那我想「為什麼」就是我們的「方舟反應爐(Arc Generator)」了。不管我們現在的社經地位是高還是低,也不管我們的角色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我們都應該嘗試去找出我們自己的「為什麼」,讓自己有真正的充實感,有真正的快樂;我們也應該去找出身邊的人的「為什麼」,才能讓我們大家有更好的協作。

第一步是「蒐集並分享故事」。

當然,這件事越早做越好,現在開始也不遲。就像現在在看著這篇文章的你,也正就是在看著我蒐集(我自己)的故事,並且將其寫出來。在寫作的過程自然也會看到許多別人的故事,不是每個人的故事都有一樣大的價值,能有一樣大的影響力,能幫助我們大家找到「為什麼」。可就像賈伯斯講的,現在的一切都只是「點」而已,當它們都連成線,連成面的時候,一切就會水到渠成。

我們一整天下來,確實是會發生許許多多的事,也不是每件事都會對人生造成多大的影響及改變。那些能讓你產生強烈情緒,不管是任何一種情緒的事,通常都是內心的「為什麼」的藏匿之處。所以無論如何,養成寫作的習慣,就算不公開,光是把它們留下來,就比沒這麼做的人,有更大的機率找到自己的「為什麼」。

第二步是「辨認主題」,不過我自己比較想用另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講法,叫「找到亮點」。

聆聽者聽到這些故事以後,對你的身分角色提出了不同想法,這個想法令你驚異改觀。比方說,你不再只是夾在兄弟姊妹之間的老二,你是把兄弟姊妹凝聚在一起的黏膠。原本你只是眾多員工之一,現在發現原來你是公司的新氣象,你的到來激勵所有人走上嶄新的方 向,因為你說:「你們為什麼老是只用舊的方法?」

書中是有建議,「找到你的為什麼」這件事,需要有一個「伙伴」協助會更容易,而且不建議是跟自己太熟悉的人,像是自己的伴侶,或是深交的朋友之類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有所謂的「Fresh Eye」,才能看到自己及身邊的人都看不見的自己的亮點。

其實,這在社群媒體發達的今天,如果在FB上有夠多品質夠好的朋友,光是每天把自己的故事貼上網,應該就會有夠大的機率,被看到一些自己沒意識到的亮點。

第三步是「寫下來去蕪存菁」,簡單點說就是「化為精句」(不是「金句」哦)。

書中提到的填空句很不錯。前兩步如果都是”準備食材”的步驟的話,那這一步就是真的全部下鍋,值得在心裡好好翻炒的時刻了:

我想____(做什麼),這樣會____(發生什麼影響)

賽門.西奈克是這樣解釋他的為什麼的:我想激勵別人去做感召他們的事,這樣一來所有人一起就會改變這個世界。這並不是一個隨便亂填的句子,而是要由前2步描繪出來的自己,找出應該填入這個句子的內容。

有一點是我自己想提出的迴響,就是這個句子是一個工具,不是一個宣言(commitment)。就算是「我的志願」,也會因為時代變遷或思維改變,我們的「為什麼」都會有所調整。但世界怎麼變化,這個工具的效果都會一樣好。

決定要以「遊戲設計師」為職業志向時,我是這麼想的:

我想用「遊戲」帶出一個不同的學習技能的路,讓大家的學習有一個新的選擇。

面試公司前,我是這麼想的:

我想進入台灣唯一做大型機台遊戲的公司,讓台灣的遊戲產品被世界看見。

在轉到技術部門時,我是這麼想的:

我想讓我的實務經驗,以更有槓桿效益的方式來影響公司的遊戲製程。

現在回頭看看,雖然都有不同之處,但也都一直在規劃的路上沒脫軌。這或許也是我這份工作一作就是近20年的關係吧?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技管思維:
This email brought to you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