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管思維 logo

技管思維

Subscribe
Archives
May 13, 2023

閱讀算是另一種”旅遊”

為什麼要讀好書?

閱讀算是另一種”旅遊”吧,我想。

許多人會透過旅遊,去給自己一些新的刺激,給自己思考的空間,跟不同國度的風景和人物對話,擴展自己的視野…這些都是對的。只是,像自己有不少暫時克服不了的限制還擺在眼前,就得找不同的方法來達到同樣的目的。而閱讀,就跟跑步一樣,是一定可以做得到的替代方案。

「讀書是比高於你的人對話,他們的力量會提著你向上走」。

以前我讀過的書,會有這樣的一個理論:「書中都是有答案的」。這句話不應該說是錯的,但實際上比較像是一個機率問題。閱讀的過程,我常有一些這樣的疑問:「會有這樣的結論,是因為有當時的時空背景吧?我現在面臨的問題可不是這樣子了,他說的方法可能不適用現在的狀況」,「他的做法成本真的太大了,我根本無法複製他的作法啊」,「A方法感覺不是最佳解,甚至不是很合理,為什麼不是用B方法呢?」…所以,「書中都是有答案的」這個概念的本身,我自己也是很保留的。

不過,若改成”提著你向上走”,這就比較沒有什麼爭議了。

人生在世不就是這樣嗎?一般上班族會遇到一般的困難,創業者會遇到創業的困難,有家庭的會面臨兩頭燒的困難,單身的不也是一直在面臨各種無形壓力的困難嗎?《活出意義來》一直是一本我很想花時間好好細讀的書,每個人都深受這本書的影響,主角在納粹集中營那種不知明日在何處的環境下,仍能找到自己向前走的意義。我們之所以需要閱讀,真不需要有什麼「找到答案」的期待,去「對話」的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就是只需要一個能提著我們繼續前進的力量。

「凡是不讀書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認為痛苦,糾結,憤怒的情緒都是理所應當的。但其實,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我們經歷的,前人都經歷過,他們也都做過研究」。

在我腦中響起的,就是《被討厭的勇氣》的那個經典故事。我們的情緒是我們”選擇”的,不是像膝反射那樣”應該”的。「你懂這麼多道理,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都可以寫一本書了,你就知道要克制我們的膝反射有多困難。有時閱讀告訴我們的,並不是那些你本來就知道的答案,而是幫我們把”應該想起來”的觀念給再帶出來。

“Ideas are easy. Execution is everything.”

當這些概念再被帶出來的時候,我們會再去思考一次,眼前的問題還是難關,可能有什麼新的解法嗎?可能有更能落地執行的方案嗎?還是我根本問錯了問題?想錯了題目?…閱讀有時會像是按下瀏覽器上的「刷新(Refresh)」按鈕那樣,當你還在用舊的思維在想問題的時候,網頁內容已經更新了而你不知道。當網頁重新刷新後,有時我們會發現其實有變數不一樣了,我們其實有新的解法,我們其實有新的行動方案。

有點像我最近(重新開始)參加一些研討會一樣,心情其實是愉悅的,儘管我知道應該是不會看到什麼”新聞”還是”新產品”。因為我知道,有時我缺乏的其實是一種刺激,一些想法,甚至是一些攤位的佈置,流程的安排,都有可能會是把我已經早就知道的那些概念,再通通帶出來重組一次。我沒有”看”到什麼新東西,不過我其實”得到”了許多新組合。

「今天要跟誰聊聊?」
「今天要去哪兒看看呢?」
「上次走到這兒,今天繼續往下走吧。」

這些話,在之後的閱讀,都應該拿來這樣對自己說,因為這也是一種旅遊。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技管思維:
This email brought to you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