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管思維 logo

技管思維

Subscribe
Archives
March 19, 2023

有了ChatGPT,還需要「英文腦」嗎?

2023年03月,ChatGPT在英文翻譯的「信,達,雅」三個境界的取代,也許還沒讓翻譯人員全部失業,但可想而知這也只是早一點或晚一點的差別,終究是會取代掉這些翻譯/口譯人員的。現在的ChatGPT是GPT 3.5的模型,也已有4的模型可以試用,我們不只有ChatGPT可以用,也有Bing Chat可以用,將來還會有Bard可以用,故以下的「ChatGPT」是泛指這類的技術,並不單純僅指ChatGPT這個服務而已。

我一直在刻意要求自己試著去養成「英文腦」,去適應英文表達,為的不只是更自然的理解英文資料,更是可以讓自己可有更流暢的表達/寫作工具。但ChatGPT這樣的技術出現後,「英文腦」的需求又大幅降低了一大塊。

沒錯,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產物,熟悉及瞭解一門語言,就是在浸入其國家的文化,會學習到許多這個文化和我們與眾不同的地方 - 哈,這不是我說的,這也是ChatGPT告訴我的。當然,我把這些知識/模型"養"在我的大腦,並沒有什麼不好,本來我們就不能期待哪裡都會有ChatGPT用,何時都來得及/可以用ChatGPT回答及思考,但「沒什麼不好」跟「要多少成本」本就是我們要一起思考的問題。當我們讀英文資料被生字卡住的時候,我們還是得花一點點時間去找出字義(英文也常是一字多義,所以要看一下是哪個才對),還是看不懂就得翻譯,再回頭繼續閱讀。這段成本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小,我常無法有完整連續的時間,可好好把一篇文章給看完。

要看的資料實在太多了,最近開始用ChatGPT先概述一次,我再決定要不要細讀。甚至有時我直接就叫ChatGPT翻給我算了,順利的讀完後,我實在已經沒有心力,也不打算再投入時間去讀原文了。我確實,也確定我完全理解文中的主旨及重點了,所以我當然也學習到了文化的不同。這樣真的很有效率不是嗎?就像哆啦A夢拿出來的「翻譯蒟蒻」一樣,我們真的不需要"學"英文了,對吧?

我腦中知道,好像還是有差別,只是也說服不了我自己。😅

這天開車時想聽點歌曲,歌單中放出了我喜歡的英文歌「Love Me Like You Do)」:

You're the light, you're the night

You're the colour of my blood

You're the cure, you're the pain

You're the only thing I wanna touch

Never knew that it could mean so much, so much

You're the fear, I don't care

'Cause I've never been so high

Follow me through the dark

Let me take you past our satellites

You can see the world you brought to life, to life

So love me like you do...(省略)

Fading in, fading out

On the edge of paradise

Every inch of your skin is a Holy Grail I've got to find

Only you can set my heart on fire, on fire

Yeah, I'll let you set the pace

'Cause I'm not thinking straight

My head's spinning around, I can't see clear no more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我好像意識那個「差別」是什麼,也就是之前我看過的一個影片「English speaking rhythm 」提到的內容,其實我們有一點被「語言」這個框框給框住了,其實任何的語言的本質,都不過是一種「溝通的聲紋」而已。

英文不只是有文化的,甚至是有它的「節奏」的。

也就是說,我如果只是要「內容」的話,確實ChatGPT已完全可以滿足所有需求。但若是我想欣賞英文它自身的「優雅」,「設計」,「旋律」或是「節奏」,我想要有「欣賞」它的能力的話,這件事無論如何只能在我的腦內發生。不管ChatGPT告訴我多正確的答案,或是嘗試告訴我這些歌詞/文章的文采有多美,這些感覺最終還是只能在我的腦中合成/生成,不是它告訴我有多美,我就能感同身受到有多美。

ChatGPT確實告訴我們很多事實或答案,教會我們許多事,但無論接下來有GPT5,6,7,還是有更新的技術,終究無法讓這些感受在我們的腦中自然生成(好,我知道,馬斯克的腦機技術對嗎?也許吧?🤔),這個過程唯有在自己有「英文腦」之後,才有合成這些感受的平台。

為了有效率的輸入及輸出,我們確實應該多利用ChatGPT。但若是說為了要滿足「完全可以跳過英文」這個需求,那倒是不用妄下結論。那就好像我們聽歌,追美劇,看電影一樣,至少我自己還是希望聽見的是原音,因為我不是要"理解"意義,我是真的要接受到演員表達出來的感情,語言自身仍是最好的媒/載體。也就像我們都知道吃水果,喝果汁跟吃維他命,可能結果確實是一樣的,但"感受"還是差很多的。

英文腦還是很重要,但它的意義已經又變得不同了。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技管思維:
This email brought to you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