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Sinom Sinek的金句
今天簡短的給大家一些Simon Sinek的介紹,以及我比較受啟發的觀念。
Simon Sinek (西蒙斯涅克) 是一位英國作家,在台灣知名度滿高,因「WHY」的黃金圈法則聞名全球,是 TED 影片觀看人次史上第二高。他的著作包括《先問,為什麼?》《找到你的為什麼》《無限賽局》等暢銷書,擅長的領域包括品牌、領導、個人激勵等。
The goal is not to just to sell to people who need what you have. The goal is to sell to people who believe what you believe.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賣給需要你東西的人。我們的目標是賣給相信你所相信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在建立所謂的「品牌」,就是在賣一個「相信」。我們並不"只是"在買我們需要的東西,我們很常是在買我們"相信"的東西。
Great companies don’t hire skilled people and motivate them, they hire already motivated people and inspire them.
偉大的公司不會雇用有才的人去激勵他們,他們會雇用自我激勵的人並去啟發他們。
DanLok的影片講「自我激勵」也提到這件事,真正優秀的人,他們都是自我要求高,也懂得如何自我激勵的。
Working hard for something we don’t care about is called stress; working hard for something we love is called passion.
為不在乎的事努力叫壓力;為喜歡的事努力叫熱情。
「passion」這個字的起源其實是「受難」,在我看來也就是自己有多少意願,去承受苦難,那才是你對這件事真正的"熱情"。
Great leaders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the numbers to save the people. Poor leaders sacrifice the people to save the numbers.
好的領導者願意犧牲數字來拯救人民。爛的領導者犧牲人民來拯救數字。
是否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最終的一道關卡,就是在考驗品格的最終防線。你願意拿什麼來交換真正的Leadership。
Hearing is listening to what is said. Listening is hearing what isn’t said.
「聽」就是聽到說出的話,「傾聽」是聽到沒有說出的話。
英文中的「Hearing」和「Listening」很精確的對照了「只是在聽」跟「專注地聽」的差異,有沒有認真思考背後的意義,就是有沒有「專注」的最佳實踐。
We don't learn much when things go right. It's when things go wrong that we learn the most.
當事情進展順利時,我們不會學到太多東西。當事情出錯時,我們學到的最多。
僅管是淺而易見的事實,但我們多數還是會希望一切別go wrong。可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有長期思考或成長心態,去換一個角度思考,才真的能學到一些事情。
If you need to regularly remind yourself that you're well paid, it's a sure sign you don't like your job.
如果你需要常提醒自己的薪水很好,就是你不喜歡這工作的清楚訊號。
或許這件事聽來有些殘酷,但很有可能這就是鐵錚錚的事實。我們並不需要急著證明是對是錯,只需要誠實的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等時候到了的時候,做出最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