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逆向工作法》消化輸出 - 8
發明機器
這一章開始會說一些Amazon產品研發時背後的重要記錄,重要的是,亞馬遜是怎麼看待「發明」這個詞。
其實這個問題,也就是貝佐斯是怎麼看待「發明」這個詞的。他在2015年給股東的信中提到,亞馬遜不僅想做一家大公司,更想成為一部發明機器,而這部發明機器將會以「規模」的優勢,帶來卓越的顧客服務能力,而且也同時具有新創公司的迅捷,靈活及願意承擔風險。最後那句「願意承擔風險」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答案。而那封信貝佐斯還強調,就「失敗」而言,亞馬遜是最好的地方。不管要發明什麼,一定要實驗,實驗就會有失敗。如果你早就知道會成功,那就不叫實驗。
看到這兒,我就又想起我常跟身邊同事說的那句話:「如果我可以跟你保證不會有問題,不會有意外,那就不會是研發,而是製造。」貝佐斯怎麼這麼瞭解研發單位啊?
我不曉得以下這句話是誰說的,如果是貝佐斯說的,我也不會太意外:
如果你沒有發明的預算,那就別做。亞馬遜之道是指把眼光放長,放遠,抱持顧客至上的價值觀來看待發明,並依據領導原則確實執行。如果滿足顧客的這個需求是有意義而且久遠的,就得耐心去做,一做就是好幾年,最後終將找到解決方案。
很多公司的專案還是計劃,能撐個2,3年就很了不起了。但在亞馬遜總是會堅持個5,6年以上,但這樣的"堅持"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不斷的調整及思考,什麼是該花的錢,什麼是不該投入的資源。如果只是花錢在行銷,辦活動,而無法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那就是會被"積極調整"的項目。
最後講到了Fire Phone,這幾乎是亞馬遜近年來最大的一次失敗,而且還是貝佐斯本人深度參與的專案。他深度參與到什麼程度呢?Fire Phone的新聞稿和常見問答,都是貝佐斯和另外兩個計劃領導人(Ian Freed和Cameron James)寫出來的。他們當然相信他們在創造一款顧客會愛不釋手的手機,他們當然是被說服的,只是後來的事實讓大家都知道他們錯了。有一次,一個記者問起Fire Phone失敗的事,貝佐斯的回答就非常的"亞馬遜":「如果你認為那是大失敗,我們正在研究更大的失敗,我可不是在開玩笑。」,他認為發明的規模必須和組織同步增長,如果不是這樣,那發明就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