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最終,還是決定給自己這個「日更」大挑戰?
約是5年前吧,當我還是個不得志的工程師的時候,為了想要有所突破,去接了一個函式庫的維護專案。那只是個起點,接了那個專案後,我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所不足,因此開始每天閱讀C++,git,GNU Make,Linux等這類"基礎"(其實就是老掉牙的東西…😅)資料,配合一次次的實證和思考,及公司同事的指導(Thanks! Null.),最終才成就了我能帶領技術團隊的資格。
再來是2年前,不安(份)的我再次感到需要一個Trigger來讓自己的成長,有個出口及刺激,因此接下了部門培育儲備幹部的責任。儘管我自己內心知道我可以,但我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可把這件事做好。在培訓的過程,我是準備教材,在課堂上帶領大家思考的教練,但卻也是這個過程中收獲最多的學員。
同時間,我開始寫作的習慣,可斷斷續續的發表及停更,毫無節奏的輸入和輸出,都讓我完全不覺得自己有那個資格,說自己有閱讀或寫作的習慣。每天的連續時間都極不穩定的情況下,我一直不敢(對,是真的不敢)說出我要「日更」,這麼膽大包天(很誇張對吧?)的目標。就算,那是我現在最大的目標(好沒志氣…😅),是我每次看書,聽Podcast,都希望自己可以向他們看齊的Role Model。
僅管透過部門的一些活動,我要求自己不斷的輸出,在週報,在月報,在Podcast,在信件內文,在簡報講稿…任何一個我能輸出的地方,我都要求自己,要是透過寫作,成為認知深度最足夠的那一位,但始終無法克服得了那份,沒有穩定節奏輸入及輸出的焦慮感。有發表的時候覺得自己就好像回到正軌,靈感用盡或時間不足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怎麼又無法上得了戰場(我應該有自虐傾向…😮💨)。這種焦慮感,最終還是讓我在年假放完的這一天,下定決心要做個了斷。
我缺的就是一個Trigger,對吧? Bring it on.
這份日更電子報,將會聚焦在
Tech Management及Mindset,也就是技術(團隊)管理和思維優化。我很清楚"支援"(Thanks,
Scott!)技術員為主的團隊,和一般"管理"為主的團隊是不同的,但其實又從沒整理過有什麼不同,所以趁著執行這個挑戰,是個不錯的學習機會。輸入來源自然是工作上,工具上及書上的經驗(唯一缺乏的是實戰經驗…?😅),輸出的東西就是我自己的消化結果。由於可用時間有限,甚至會有沒寫完的內容就貼出來,但這次我就不再給自己找籍口停更,我會貼出來,然後標個「to be continue」。希望還是能有機會,能對讀者有任何一丁點的幫助(就算是當看報紙看過就算也可以…)。
這個"創刊號"的內容差不多就到這裡吧。雖然目前我還是沒有自信告訴大家「歡迎訂閱」,但多一個人訂閱,就是對我多一份催更,多一步跨出舒適圈的力量(這一步真的很…),我只能低調,小小聲的告訴大家,歡迎轉發/訂閱,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