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the big picture, Play the long game
每天我腦中最常出現的事情之一,就是跟自己的目標fighting。
我希望成為native English user,可我的生活環境根本就不是英文環境啊。我身邊的人講的都是中文,映入眼簾都大多數都是中文,別說寫出來的英文可能會沒人讀,連中文大家都懶得讀了。可我一直都知道,英文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語言,第一手的資料也都是英文的,第一手的翻譯大多數也都是英文的,如果出國旅遊,英文或許不是到哪裡都能用,但肯定比中文用上的機會高。
什麼「技管思維」?不過是一個中階小主管,每天寫著一些自己都不見得做得到的事情,有什麼好寫的?可我知道,我可能還不到可以自稱是「創作者」的程度,可能無法靠創作養活自己。但之所以給自己這樣的壓力和挑戰,就是為了能壓著自己每天一定要有一點消化輸出,一點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
Zettelkasten,Mindmap,2nd Brain…什麼都懂一些,可都沒辦法下定決定固定一套方式管理。到現在還不斷在研究混合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我怎麼這麼難搞啊🤨)?可我知道,現在的撞牆期是必要的,這裡若是突破不了,站不穩,我將來要如何持續跟上時代進步的速度?這個時代已經不是「活到老,學到老」了,而是「活到老,”一定”要學到老」。
美劇中很常聽到這句台詞:「Play the long game」。
另一句常伴隨聽到的是「See the big picture」。有時我不是很確定,這是人性天生如此,還是後天被環境影響?我們自己小時候,或是看看現在自己身邊的孩子,人應該不是天生下來,就”只”想追眼前的利益或福利的,有興趣的事情我們會一頭鑽進去,進入心流的時候會忘了時間。我們也都曾經非常有耐心,一步一腳印紮實的學習一些,我們認為值得投入的技能。但隨著年紀增長,也或許是受職場「績效優先」的環境影響,我們對「long game」越來越沒興趣,沒信心。我們甚至嗤之以鼻,覺得那不可行,沒效率。
當我們羨慕別人一夜成名的時候,我們越來越難以控制自己的大腦和眼睛,不要只看那個「一夜」,就算我們理智上知道,背後都是有努力的。
當自己的經濟狀況稍寬裕一點後,我們決定讓自己的孩子去奇異鳥就讀。
瞭解這間美語學校的人,可能有些只是因為知道他們是美語學校的翹楚。但我自己對美語有極高的興趣,因此看到了很不同的面向。他們英文的學習法,完全不強調背單字還是搞懂文法,而是不斷的讓孩子”使用”英文。他們會讓孩子沈浸在都是英文的環境,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英文,在課堂中大約只有20%是老師在講話,80%的時間都是老師在找孩子問問題,從人際相處,自然科學,或是童話故事中的情節,都是可以拿來問的問題。孩子們其實很忙,因為無時無刻都要一直動腦,去用英文講自己的答案。
這種上課方式,若是以前的我,一定會覺得這好像沒有系統啊?也沒學到單字,也沒搞懂語法,根本什麼都沒學到一樣啊?但現在的我,可說是完全被shock住了。
當我們在自豪自己的孩子可以很快的”解題”的時候,別人從小就在習慣「輸出就是最好的輸入」。以終為始,不斷的思考,消化輸出,從每次講出來的東西完全沒有sense,到最後完全流利的”使用”英文表達及思考。美國小學也是讀6年,國中也是讀3年,高中也是讀3年,但學生的思考深度到哪裡,我想大家都知道。那是我們要的「Big Picture」,但我們卻不想「Play the long game」,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容易突破自己的根本原因。
寫到這裡,我知道今天我又戰勝自己一天,我也知道,一天而已。之後,我還得不斷的提醒自己「See the big picture」,就是要「Play the long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