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經理人的自主練習
Knowledge, Innovation, Value and Wisdom - Knowledge management - Obsidian Forum
以下一張圖,可很清楚的比較出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是怎麼從「資料」變成「智慧」的:
「資料」就是單純的一些事實或數據罷了。我們在路邊看到的租屋廣告,網路上看到的統計數據,臉書上看到的一則笑話,甚至是Youtube的一個教學影片,那些都是「資料」。我們每天會接觸到無數的資料,如果不帶有任何目的去看待它們,它們基本上就是一堆雜訊。
「資訊」可視為被分類過的資料,我們對它們有一定的認知,591/1111/518等這些人力銀行是同一類的,臉書/推特/IG/PTT等這些社群網站也是同一類的。對我們而言,經過一些簡單的觀察或學習,會知道哪些資料是同類的,然後這份資料就會放在大腦的抽屜中。也許有一天,有一個觸發點出現,或是一個事件,會讓我們突然想起來有這件事。
「知識」的形成,正是當我們把分類過的資料,更進一步探索它們彼此的關係後,所得到的資訊。我們如果是電腦重度用戶,會知道不論是桌機還是平板,裡面的CPU可能是不同種類的,但都是用於計算;記憶體頻率或製程不同,但都是用於暫存資料;SSD, eMMC或SD卡長得都不一樣,但我們都知道它們都屬於儲存媒體,就是用來長期存放資料的。有了這些知識,我們才能根據所處的環境及限制,做出最好的決策來解決問題。
「洞見」是透過多次使用知識解決問題後,不斷的驗證及提煉出來,最終選擇出來最重要的知識。許多成功人士在經歷過辛苦的創業期,解決無數的問題及困難後,最終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洞見。每個人的洞見可能表述方式不同,但他們都知道那些知識之間的關係,甚至知道它們的終點和極限在哪裡。
「智慧」是將所有洞見再去蕪存菁後,只留下最清澈的部分而形成的。有些老者的智慧,會讓我們對人生更為豁達。從歷史學到的智慧,常讓我們受用無窮,而且歷久不衰。因為這些智慧代表的,就是那些不同的洞見,它們從何而來,因何而生,通往何處。
技術經理人每天要像運動員一樣"自主練習"的,就是吸收「資訊」,然後儘量化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