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遠距」管理的挑戰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or a Hybrid Workplace—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 WSJ
雖然還有一些科技巨頭還在掙扎,以激進的手段抵抗「混合遠距」的主流來臨,但大多數的巨頭已經做出妥協。這種部分時間在辦公室,部分時間在家的工作模式,不但沒有讓管理變得輕鬆,反而帶來了更全面性的管理技巧的要求。因為激勵員工,建立信任,更好的組織團隊,績效考核這些職務都跟以前一樣,但需要更多元的操作及思維,來滿足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型態。
挑戰的本質
2022年Envoy對全世界800個管理者做過調查,2021年Robert Half對2800個全美國的資深管理者也做過調查,再加上Gensler調研機構對2364個員工的調查內容顯示,管理者在混合遠距最主要的挑戰,是無法有效評估以下的需求或成效:
工作負載 | 工作完成度 | 有效溝通 | 突出表現 | 提供建設性協助 |
---|---|---|---|---|
20% | 20% | 22% | 20% | 18% |
不意外的是,80%的問題都出在管理層,沒想過要怎麼用更客觀,更有系統的方式來評估工作和員工的關係。因為以前這些事情,都是管理者自己的「感覺」在處理的。大家回想一下在職場的經驗或觀察就可以理解了。當大家不斷的抱怨及顯露疲態,管理者才會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我們都需要知道如何爭功,才能讓管理者多一點機會想起我們曾有的付出;不管我們寫了多少文件或是發了多少郵件,大家總是要聚在一起開個會,好像才知道現在發生了什麼狀況;到了打考績的時候,大家會拼命表現,只能期待老闆能有個好印象,給個好考績。
另一個大挑戰則是認知的同步。在以往可以「轉頭說一聲」,或是「開會講一下」,還是可以「請助理跑腿」解決的事情,在遠距狀態下都會變成「不確定」或「不可行」的結果。許多管理者會認為這是「缺點」,但其實這只能說是「不同」,以前大家沒得選擇,並不代表在不同狀況下都是合適的選擇。一但大家有得選擇的時候,管理者就會沒得選擇了:只能想辦法適應及學習接受更多的可能性。
其實都很好,只是能不能看得見「不同」的好
在辦公室裡最大的好處,當然就是溝通上的紅利,這也包括了一些知識傳承的部分。以客服的業務來說,新人可在老鳥的身邊,不斷的觀察他們在面對模糊的問題或是難纏的奧客時,應該要怎麼引導整個流程。腦力激盪的過程,有面對面無延遲的溝通環境,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而且,在辦公室中除了正式的溝通外,在茶水間或下午茶時的閒聊,常常也是建立團隊情誼的一種催化劑。這些非預期的對話,也是員工在學習如何接受各自不同的背景,文化和傳統。
在家工作的最大好處,顯而易見的就是時間的掌控性,尤其是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的開發性工作。這種工作都是要在「心流」的狀態下,才能真正產出有價值的東西,若是在開放式的辦公室環境,身旁的討論,下午茶的邀約,臨時被叫去支援的插件,一天只要來個2,3次,基本上整天就毀了。一但能完整掌控連續時間塊的使用,就能比在固定辦公時間及場域中,有更高的生產力。
管理者該做的是理智的思考它們兩種不同的模式,適合什麼樣的工作,不適合什麼樣的職務需求,然後給予適當的支援。
要注意,我們談的是給予「支援」,而不是強化它們的差異,甚至造成偏見。許多管理者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特別去針對這個模式,宣告一些管理模式的差異。比如說對遠距工作的員工有「微距管理(micromanaging)」 的模式,或是對在公司上班的員工沒有產出文件,睜隻眼閉隻眼的放水。這樣的”宣告”,很容易對員工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和緊張,尤其是遠距的那些(不論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
因為有了遠距的工作模式,許多企業也面臨許多SaaS服務的需求。儲存空間,協作文件,視訊會議,腦力激盪等,以前在辦公室既有的那一套,要搬到線上去的話,可能都是一套費用不便宜的軟體訂閱費。以往的軟體授權都是買斷制的,每多一個人頭,或是在不同的電腦使用時,就得多買一份授權,成本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就跟雲霄飛車一樣。但訂閱制帶來新的靈活度,授權不再是買了就買了,而是按月或按使用量計費,雖然不見得更便宜,但至少更靈活。
管理者本就該負起這份責任
遠距工作並不是偶爾幾天在公司,幾天在家的一種臨時性變化,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型態。那些在家工作的並不是外包人員,也是員工簽了合約,公司必須照顧或培養的員工,整個管理層必須 以全新的思維,從底層思考 這些知識工作者的功能,他們的角色,他們的產出所帶來的價值,對公司的意義為何,去重新設計所謂的「規範」。
不是印在員工手冊,或是貼在辦公室的那種,而是清楚的目標設定和期望。
不管是否是遠距工作,不清楚的目標設定和期望,都是管理上的一大誤區。也許大家在同一個場域,這種問題可以在”快速迭代”的優勢下,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可一但面臨遠距的環境,同步的成本激增,目標和成果的期望,就必須在第一時間就有儘可能正確的設定。這對管理者是很大的挑戰,但也是管理者本就該負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