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生產力專家的建議 - 收件夾
之前寫過電子郵件的主題,今天來聽聽Google生產力專家怎麼說。
其實郵件是很成熟的通訊系統,有統一且完整的標準,但因為對應的工具沒跟上越來越快的通訊思維,所以現在即便有長得很像通訊軟體的Mail Client,但郵件依然還是被許多人視為是”難用”的通訊方式。
再怎麼難用,就算自己和身邊的人有好幾套通訊工具,由統計結果得知,我們大家每天仍然會收發許多信件,正式的非正式的都有,不可否認的,郵件仍然是最正式的通訊媒介。因此「收件夾」的正確使用觀念,對生產力的優化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
如果要簡化說明,怎麼樣高效使用郵件這種通訊工具,我們幾乎可以濃縮成一句話:定時清空收件夾,給每封信一個行動。
首先是第一句話,「定時」。許多人都很苦惱,總是被未讀信件分了心,如果不去看,漏掉什麼重要訊息怎麼辦?可去看了,又很難避免一封一封看下去,或是完全跳去處理那些不重要的瑣事。文中有提到,其實郵件系統本就可以設定「真正重要的信才通知的方法」,所以適當的設定好篩選器,把其他的通知都關掉後,你就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再去一口氣處理所有的信。
「清空資料夾」要跟下一句「給每封信一個行動」一起說明。
為了滿足上述的這兩個需求,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叫做「sorting, reading and answering」。也就是說,當我們面對收件夾裡的郵件,我們應該給每封信一個行動,要嘛放在「細讀(reading)」區,要嘛是「回信(answering)」區,要嘛就刪除它,要嘛就封存它。這個分類的過程就是在排定(sort)每封信的重要性。
現在的郵件系統,大多數都支援標籤(tag),再不然至少會支援資料夾。「把信件放到該放的位置」這件事,可能是加個標或移動信件而已,但對我們的意義可不只如此:這是一個「行動」的承諾。若我們把所有的信件就這麼攤在收件夾中,我們再回頭想要整理這些信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有一種「以為它很難搞」的錯覺。每封信都會很難決定,我們是要現在馬上處理嗎?要細讀嗎?現在馬上回嗎?…很容易我們會一邊決定怎麼處理,一邊就開始處理起來了,整個時間序就亂套了。
「清空資料夾」是一個對應的結果和要求。當我們透過「sorting, reading and answering」的流程在整理信件時,偶爾我們可能會有誤觸的信件又變回未讀狀態,那要清空資料夾的我們,就會馬上發現這個問題。另一個更重要的理由則是,我們可以確保,自己不會因為再看到已決定好行動的郵件而分心。
實務上,有時有的信件雖然不是多重要,但確實真的有一些必須執行的截止時間。透過「鬧鐘提醒信件(Snooze Mails)」功能,可讓那些有「必須執行時間」需求的信件,自己跳出來提醒你。當然,這東西不能過度使用,否則就又變成生產力殺手了。
上述的狀況,其實都不需要多高級的郵件工具才能做到,很多時候都是篩選器(Filter)的基本功能而已。如果你的每日工作生活中,多數都是透過郵件來通訊的,可多讀一下這篇的一些觀念,讓郵件回歸成為「最成熟的訊息系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