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大家看更遠的地方,是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件事
近期找幾個組員一對一面談,除了按慣例問問,有沒有特別想討論的事以外,也說明一下近期組織上的異動。本以為大家會關心管理制度,或是考績評核這類比較”實務”的問題,但沒想到組員們幾乎沒人特別在意這些事。反倒是有人問起了合併後,接下來新組織的新方向會往哪裡走?由於組織調整前,各組長就想過這道”考古題”,所以自然回答上沒有問題,組員們聽完也都很心滿意足的結束這回合(看起來啦😅)。
對我而言,這個問題並不困難,算是複習。更是個讓我有機會停下來,”再”思考一次關於這個團隊,想看到的未來,應該是什麼樣子?
前陣子常寫「長期思考」類的感想,但那些想法並不算真的多”長”,雖然很像是公司要求「三年計劃」的”戰略”思考。但其實主成分非常的”戰術”,都得認真想清楚怎麼落地執行,有沒有足夠的效益。但關於新團隊想知道的「願景」,則是我這個Tech Lead/Engineering Manager(公司還沒分,所以我兩個角色的事都得做),必須為大家”去看看”的事。
技術強度高的團隊,好處是能做夠燒腦困難的事,但帶給管理者的挑戰則是,他們不但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觀察力不會比你差多少,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會很難搞,不容易被說服(忽悠過去)。你這顆「引擎」的驅動力夠不夠強,能不能發揮團隊100%,甚至更高的馬力?靠死板的命令或官僚制度當然不行,靠傳統的團康手段是滿足不了這群技術宅的,靠你日漸衰退的技術能力?那只能帶帶新人。他們要的,是更遠的景色,他們要知道,你打算帶他們去哪兒?你知不知道該去哪裡?那是不是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也許有些成員會好奇吧(我以前會…😅),組長或部長這些更高階的長官們,不用寫code,除了處理那些公司的流程公事,參與一堆會議以外,剩下(少得可憐)的時間,有時候會發現他們就對著螢幕發呆…這是在放空(摸魚)嗎?隨著讀過的書,聽過的節目,上過的課越多,當然就知道越能夠體會,他們需要思考的,不只是如何強化每個人的戰技,要怎麼落實戰術的執行,那些會想到出神的可能就是戰略面的問題。
講”戰略”太尖銳生硬了,其實就是「願景(Vision)」。
那是一個領導者看世界的濾鏡,當Mark Zuckberg認為世界應該統統連結在一起,當Elon Musk認為上太空應該是一個可負擔的活動的時候,當Tim Cook認為用戶隱私是Apple必須放在心上的要事的時候,我們自己又是怎麼「認為」的?我們透過什麼樣的濾鏡,看到自己的組織應該給這家公司帶來什麼Impact?願景不是寫完印出來,就不會改變的東西。因為技術日新月異,世界和用戶也不斷在變化,願景是有可能會改變,但不管怎麼變,要能驅動得了團隊,這個願景不但要感動得了自己,也要能驅動自己,不斷的投射給組員,帶著他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