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戶限定 29:資訊太多,耐心太少、炎熱的深坑下午、聊聊 WeaMind 寫作系列
一邊實作、一寫創作
大家好,又是個美好的週末
感謝上一期讀者,有人使用了該課程的推薦碼!感動~
而且保哥已經預告 7/16 要加開 Cluade Code 的直播內容了,終於!
但我覺得這期我要稍稍轉換一下調性,不再一面倒地鼓吹這些工具
當然不是說這些工具不重要,它們想必會在未來的開發中佔據一定的角色
但我在想,就算寫程式的速度能提高好幾倍,這就是答案了嗎?
在剛發表的〈Vibe Coding 與人類的時代〉提到,寫程式只是一種手段而已
如果產能真的提高了,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想法去發揮它們的價值
這些想法,一部分是文中提到的想像力,一部分則是自己的目標
並迫使自己去做一些以前可能沒有時間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我認為這些想法更加重要,雖然工具很多,但好的想法卻不那麼多
好的想法需要時間來沉澱。我感覺目前環境對於沉澱思考的「阻力」非常大
尤其是在 AI 爆發之後,原本不關心 AI 的人也可能因為各種新聞報導、社群媒體而感到焦躁不安
白領上班族更不用說,常常被宣稱是 AI 的取代對象,面對這樣的環境,真的是很難靜下心來
這個時候,學習新工具,我認為有其必要,但工具再多也無法解決一個根本的問題——自我定位與價值追尋
這些需要時間與沉澱(還有實踐)
說是這麼說,不過我也沒有什麼良方啦XD
我目前唯一的小方向就是:還是少看一點社交媒體、短影音會比較好,這些東西真的很妨礙思考
我現在基本不看,因為太令人煩躁
同時我覺得,再好的東西,也要能夠堅持下去才有機會開花結果
有用的資訊很多——可以說是太多了,往往我們才學了一點點,又看到了新的、看起來更厲害的資訊,到頭來沒有真正把一樣東西學好、學深
這令人遺憾
上禮拜六下午去了深坑,既然來到深坑,當然要造訪一下「深坑老街」
短短 500 公尺,店家林立,呈現了高度的商業化(我真的不喜歡 XD)
而且天氣實在太熱了,所以逛完一輪之後就想去人少的地方
於是過了橋,來到了山上的這一段路
雖然旁邊是有步道啦,但我們最後還是沿著產業道路走了一段,來到加爾默羅聖母聖衣隱修院後折返
距離不長,但因為上坡與高溫,去程走了 1 小時(加上週邊探險)
走完回到老街附近要吃晚餐,結果傍晚人潮更是兇猛
顯然大家都被下午的豔陽曬怕了,紛紛在 4、5 點後才前來
這次是女友家族的旅行,我過去蹭了一頓晚飯
深坑搭大眾運輸非常易達,949 公車從古亭站上車,只要半小時就能到
不過我個人還是更喜歡坪林啦,想想是不是又該找時間去了?
近期這篇文章宣告了新啟動的 WeaMind 系列創作。
說是系列其實也不嚴謹,畢竟各篇之間沒有強烈的關聯,只不過內容都能參考到同一個 GitHub 專案——WeaMind
過去我曾經有過兩個系列的創作,分別是:
- Django Tutorial
- Django Ninja(鐵人賽限定)
新的系列更像是 Django Tutorial 的後繼者,它繼續肩負著我「一邊實作、一寫創作」的角色——但改成 FastAPI
所以,那些曾經在 Django Tutorial 中說要做但還沒做的(單元測試、更多 Docker),都會移到這個新的系列來兌現,然後寫成文章
上述提到的 3 個系列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都有對應的專案
但這一次本質的不同在於,WeaMind 專案是「面向真實世界的專案」——LINE 機器人
這就有很大的區別了,我終於不用在那邊苦苦地思考那些假設的程式碼,只為了讓文章的例子更加生動
而且我對這個專案的還是野心蠻大的,這裡並不是說它要發展成多大規模,或要讓多少人使用,而是我將會有很多文章會以它為基礎
我打算在裡面投入大量的技術嘗試——把它當作一個「充滿軟體工程味道」的研究型專案
對一般使用者而言,他/她不需要在乎這些,只要做出來的東西好用就可以了
但對於想要學習不同後端技術的 Python 開發者來說,我相信這個專案不會讓你失望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