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戶限定 25:石門大圳綠色廊道、寫日記的兩大好處、部署了第二個 memos
端午節的桃園半日遊
端午連假快樂,今天吃的是南部粽還是北部粽呢?
我是沒吃啦,糯米不好消化😅
星期五花了不少時間在寫文章,而今天就是要出遊的日子
和女友去了桃園埔心,這裡有著著名的埔心牧場和石門大圳
後者總共有大約三公里多的水圳旁步道,大部分的路段都被樹蔭包圍
這個景點是因為看了 Tony Huang 的這部影片才得知的
其實我幾個月前就單獨去過,很可惜,那天天氣不太穩定,走到一半雨勢就明顯變大了
我只能倖倖然折返、離開
今日再訪,算是完成了當初的未竟的遺憾
不過不像昨天,還有一點點雨勢,今天是完全的晴天,中午非常熱
吃完在地美食之後,一樣得先找咖啡店休息、聊天,直到兩點才離開
進入步道之後,可能是因為樹蔭的緣故(太陽也變小了),頓時感覺涼爽許多
全程路線如下:搭台鐵到埔心車站,大約步行 10 分鐘到達入口

然後就可以享受這段美好的、帶有田園色彩(中間有一段稻田)的時光
那走到後面怎麼辦?難道再往回走嗎?我的答案是:去大馬路上搭公車到中壢車站。班次很多,所以這部分不用擔心
不過下午走出步道之後,又開始覺得陽光刺人、天氣非常熱了
如影片中所言,不想走路的話,租 Ubike 也是很好的選擇
〈開源工具 Memos 介紹:寫日記的好選擇〉強力推薦了 memos,也強力推薦你用它來寫日記
這裡我再來舉一些寫日記的好處,我認為它的確有顯著的幫助
最常見的幫助就是放下某些不愉快的情緒
如果你看過一些心理學的書,就會知道,把情緒用文字寫下來其實是在做兩件事:
把它標籤化
把它外部化
這兩個特性能夠幫助你從這個情緒中——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緒中,脫離出來
至少能夠降低它對你的影響,讓自己喘口氣
另一大好處,就是幫助思考
我在「最大好處:寫作即思考」提到了寫作為何有助於思考
雖然這篇講的是寫部落格,但實際上,任何形式的寫作幾乎都有助於思考
從這個角度看,寫日記很可能是最輕鬆、最沒有負擔的一種形式
事實上,我更多時候其實並不是在「寫」日記,大部分時間我都是用講的,然後再直接將語音轉換成文字(MacWhsiper)
這能進一步降低其中的阻力
而且我覺得,退一萬步來說
或許也不需要認真思考寫日記能夠帶來什麼「好處」,這個過程本身就已經有點舒壓了
總之,我個人強力推薦你也這麼做,不管用什麼樣的形式,寫幾句話,甚至每天只錄音都是很好的做法
可能不久之後,你也很難完全停下來了
講到寫日記,我又不禁想起筆記的事情
〈逐漸被我遺忘的卡片筆記〉講述了我的筆記行為、偏好的變遷
文中提到使用 Notion 的頻率變高,但那段時間又結束了XD,現在回歸到普通水準——也就是只有在寫作時才會用到
但不再使用 Logseq 做閃卡筆記倒是真的(之前持續了至少 2 年!)
所以我現在的筆記大部分又寫在 Bear 上面了!

而且我感覺這個模式會持續幾年也說不定
其實做筆記,真的很難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我只是不做沒有安全感而已XD
在我心中,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肯定還是實作啦!
除了這些東西,我最近在 VM 上面又部署了第二個 memos
為什麼需要兩個呢?原因是我希望可以更完全地隔離:第一個專門用來寫日記,第二個專門用來記錄我在技術上的學習和實作(high level 記錄)
記錄的內容有點類似工作日誌,主要是從成果去闡述,而不是那些細節。因為細節會更像筆記,我覺得那並不是記錄的重點
和工作日誌不同的是,它並不限於工作!
這樣的記錄,更有「時間軸」的感覺,可以一點一滴地看到自己的成長
可以看得出,我是真的很愛記錄一堆東西
而且記錄在 memos 上還有一個重大的好處,它的內容主要儲存在一個 SQLite 檔案裡面,這非常有利於你後續的應用
關於這點,之後再好好思考
本期就到這裡,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