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and Me logo

Code and Me

Subscribe
Archives
May 11, 2025

訂戶限定 22:ihower 的 AI 課、重設 Mac 有夠麻煩、部落格流量下降中😭

不能倒流的時光

各位週末午安啊!

這兩天台灣很多地方都在下雨,尤其是今天

昨天台北降雨機率達到 80%,所以安排了故宮這種室內行程,沒想到到了下午,故宮所在的士林區反而是艷陽高照,真是神奇

逛了兩小時,比較有印象的是「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本來不知道有這個),還不錯,展期兩年,有興趣的仍可前往


不誇張,直到昨天,連續三週的星期六晚上,我都在上 ihower 的「大語言模型 LLM 應用開發工作坊」

說真的,這個心智負擔也是蠻大的,尤其是在最想偷懶摸魚的星期六晚上XD

講師 ihower 非常認真,課程表定從晚上 7 點到 10 點,但實際每次都講到晚上 12 點(含 QA),甚至昨天還講到凌晨 1 點,阿妹竟!

果然認真的講師都是一個樣,不管是 ihower、Will 保哥還是小賴

個人非常推薦這個課程,相信以後還會有,有興趣的人可以關注關注

我在課後問卷的「個人心得」處,留下了這樣的內容:

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結合 agent 與 function calling 的線上書店 AI 客服機器人。它能夠協助並引導用戶選書、查詢庫存、解決問題,像是補齊送貨地址等情況,幾乎不用人工介入。

這個例子看似簡單,卻反映出一個常見且具體的現實需求。從互動體驗來看,技術上已經相對成熟,能有效處理整個服務流程。即使身為開發者,看到這樣的應用實作,仍然感到十分驚艷!

我真的很驚艷,實作並不複雜,但效果卻是你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只能說,AI 真的是太「可怕」了——讓人充滿期待XD

不過上課歸上課,最終還是要拿來應用,不然也只是在大腦中呼嘯而過而已

我不久前想到了一個和 LLM 應用相關的 side project

如此一來,不僅能充分運用課堂中學習的內容,還可以順便學習、實作 FastAPI(我目前工作中仍是寫 Django)

到時再開放給大家玩


兩個禮拜前,我從 Apple Store 拿回了我的新 Mac Studio,結果它在我的房間整整閒置了一週才被打開

原因很簡單,從頭開始設定 Mac 實在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雖然你可能會想到用時光機還原,但我就是想讓這台新 Mac 有一個全新的開始,把過往的一些狀態殘留都拋棄,所以特意選擇從頭設定

然而,這確實是一個辛苦且漫長的過程

我最終花了將近一個禮拜的時間,才讓新 Mac 的環境與舊的差不多——其中包含了許多步驟

沒辦法,因為我是軟體工程師,又喜歡搞東搞西,所以有很多個性化的設定和一些重要的軟體


我之前不久也重置了我的 Linux,本來在 Hetzner 運行的一個 VM,後來系統的一部分被我搞壞了(因為 YADM 操作不填 XD), 因此砍掉重練了一次,那時候就為它寫了筆記

所以這次重設 Mac,也如法炮製地,只是 Mac 的筆記長度大概是 Linux 那份的三倍以上,要安裝、設定的東西實在太多

我考慮把過程寫成一篇文章供讀者們參考,讓大家看看我裝了哪些軟體以及做了哪些事情,也許開發者會更有興趣!


事實上,從去年 8 月的流量最高峰到現在,我的部落格每月平均流量大概下降了 30%

流量本來就是波動的,不過我認為這有相當大的原因是受到了 AI 的衝擊

原因很簡單,我的部落格至少有一半的文章與程式、技術相關

而 AI 對這類文章的取代性,可以說非常高XD

畢竟連我自己也不例外,在開發時遇到問題,以前可能會去 Google、看 Stack Overflow,但現在大多數時候都會直接問 AI

問它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解決,而不是去 Google 搜尋

這大概是開發中不可逆的趨勢

所以我當然也會思考——至少重新思考一部分,有關創作的價值


我在〈訂戶限定 18:連續 3 天發文、二叭子植物園、更隨心所欲創作〉討論了未來創作的方向與看法,那時講的是:

我現在覺得,此刻或這幾天最想寫什麼,就應該要趕快寫出來

創作的出發點,還是要先為自己

我必須先對自己負起責任,才有辦法為讀者帶來價值

考慮到 AI 對創作者的衝擊,可能要再加上一些東西吧,我稱之為「AI-Proof 寫作」——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寫那些 AI 能輕鬆替代的內容

在〈為文章標註 Not By AI? 我覺得大可不必〉一文中,我闡述了「讀者或許沒那麼在意,文章是人還是 AI 寫的」這個論點

到現在我還是這麼想啦!不過可能要加入一個條件:如果文章看起來不夠好的話,我應該會很不爽它是機器寫的XD

從這個角度看,我確實也不愛那些「有 AI 味」的東西!如果要 AI 輔助寫作,就要寫得「人模人樣」才行!


說了這麼多,有辦法挽救下降中的流量嗎?

我覺得是很難啦XD,暫時沒有太多想法

但是沒關係,因為我們下次還會再見😘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Code and Me:
GitHub Threads X Facebook
Powered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