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and Me logo

Code and Me

Subscribe
Archives
April 6, 2025

訂戶限定 18:連續 3 天發文、二叭子植物園、更隨心所欲創作

寫作究竟是為了誰?

朋友們好啊!

清明連假有去哪玩嗎?雖然後兩天都在下雨有點討厭

不過在這個星期天的下午,看起來雨勢已經減緩了

我自己的休息量顯然不太夠,雖然也有出去玩,但就像這篇臉書貼文說的,連續三天都在發文

之前因為面試、求職的關係,創作的時間被大幅壓縮——其實也不是時間啦,就是精神上沒辦法

難得又有連假了,而且內心有一些創作的想法(放假前就有了)

乾脆一天一天把他們都寫出來,GTD!


但不可否認,連續三天發文真的蠻累的

過度使用大腦肯定不是好事,更別說,我自己在〈《高效原力》書評:做人要 NICE,不要 SMART?〉這篇中,提到了休息的重要性,還表示自己一直都做不到

可不是嗎!——缺乏反省精神

不過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早上又跟 AI 討論了好一波: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夠真正有效地休息?

這樣的討論可不是表演藝術,或者說,嘴巴上說自己要休息,結果行為上拼命輸出

這類人或許你身邊就有,但我不希望自己變成這樣,因為這跟我的價值觀相背

休息就是該好好休息、有意識的休息;以休息為目的,而非手段

而且我認為長期而言,有效的休息終歸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應該沒人會反對吧?只是做到多少而已


話雖如此,星期五我還是有出去玩

本來是要跟女友去烏來的,我們相約在新店捷運站,準備搭 849 公車前往

沒想到公車一來,車上已經客滿了,看著排隊想上車的人龍,少說有 100 人吧

改用 App 叫計程車,結果車還沒到司機就先打電話來說:

抱歉,我是不小心按到接單的,可不可以取消?因為烏來路上現在有一大堆車,很塞。我實在不想上去

XDDD

好吧,看樣子這烏來,是去不了了


只好先在新店找餐廳吃中餐,沒想到就在光明街上,發現了一家非常好吃的泰式餐廳——อรรถรส Attarot 泰式料理

店看起來是兩個年輕的泰國女生開的,總共點了三道,都很好吃

結帳的時候我忍不住跟她說:真的太棒了,每一道都好讚!

我的個性內向,不過這樣的美味,不表示一下不行

對方也是笑得樂開懷


吃午餐時討論了一下,決定去「二叭子植物園」

它座落在新店的山上,達觀社區旁

如果你想去的話,最好還是開車或騎車啦,比較方便

公車的話,可以從輕軌站或新店站搭「安坑 1 號」或 839(我剛剛查才知道 XD)

從距離最近的輕軌站,靠步行到達,則需要 1 個小時的時間

我們就走了 1 小時上山,然後又花了 1 小時下來,哈哈哈

因為這一帶沒有太多景點,而且不易到達,所以即使在清明連假,來訪的人也不是很多。在我看來,這是個巨大的優點

從輕軌的最後一站雙城站開始走,沿著雙城路緩緩上行,旁邊就是二叭子溪,感覺真是太愜意了

如果你也喜歡走路,我蠻建議步行上去,然後再搭公車下來

儘管這樣的步行量通常無法滿足我,不過作為臨時計畫,我已經非常滿意

1743926981795.jpg

往植物園的路上都沒拍照,只有安坑輕軌的照片XD


我曾在〈訂戶限定 12:聊聊寫作 × 我反對生產力最大化 × 再度退訂 Notion AI 😂〉中提到:

我覺得我要多多創作這些有用的教學或心得「系列」——要比以前更有紀律地把它們寫出來,不要像 poetry 系列那樣,才三篇,一拖就是三年XD

這段話宣示了我想要多寫「系列型」文章的決心

看了一下,這一期是 2 月 8 號發刊

兩個月後的今天,現在的我又不這麼覺得了

我覺得我應該要更隨心所欲的創作

要說理由的話,大概有兩個吧!


第一,系列型的創作,雖然更加有條理,但是它們往往是我拖延的來源

換句話說,一旦想創作系列,就要講究每一篇的角色分配,還有先後關係(系列之間還可能互卡)

這些安排雖然讓作品更有架構,卻也是創作上的一大阻力,需要一口氣或更多的能量才能完成,不然就是拖拖拖

第二個原因是,有些東西根本就不需要寫成一個系列,很可能一篇文章就可以講明白了

或者其中只有一部分是我真心想寫的,寫成系列反而是一種「完整性的誘惑」

比如說,我最近在讀 Cal Newport 的《慢速工作力》

先不論書的內容,因為我也才剛開始看而已,但我很喜歡這個想法,所以八成會寫書評

這時候我就不禁想:那是不是應該要寫個「Cal Newport 三部曲」?也就是包含了他之前的作品——《Deep Work》、《Digital Minimalism》

感覺很棒!井然有序

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創作不僅會被拖延,還可能會去寫一些,我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熱情的東西——比如《Deep Work》就是我相對無感的作品(主要是難實踐),我不想為它寫書評,動力不足


因此,我現在覺得,此刻或這幾天最想寫什麼,就應該要趕快寫出來

這也是為何我連續三天都發文的原因之一吧!

我覺得這樣的創作可能是最快樂的,儘管未必是最有條理的

但是創作的出發點,還是要先為自己

我必須先對自己負起責任,才有辦法為讀者帶來價值


最後感謝網友 Emily,她在上個月抖內了本站 500 元!(鉅額捐款)

贊助的時候可以留下自己的話——如果你想的話,她是這麼說的:

非常喜歡你一系列對於筆記系統的反思,很有收穫。正在思考對於 AI 時代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感謝你的分享,不能免費看~ 要支援!

毫無疑問,這樣的回饋會讓作者我非常感動🥹

希望我與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在 AI 時代,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下次見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Code and Me:
GitHub Threads X Facebook
Powered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