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and Me logo

Code and Me

Subscribe
Archives
March 20, 2025

訂戶限定 16:臉書文藝復興、沉迷於環島影片、極東之地徒步之旅

徒步旅行的滋味

朋友們好呀!

上一期提到了我對於 Threads 所受感到的「惡意」,在那之後,我嘗試大幅減少使用 Threads 和推特,而且我希望能越少用越好

突然做這種事(禁止某些事物),通常會產生一定的「代償作用」,我也不例外,我的代償就是看臉書的時間增加了

之前我用臉書時,會使用 Chrome 外掛(Social Fixer for Facebook)來把一些推薦內容全部擋掉,只看我有追蹤的內容——因為它們的比例蠻低的

可惜這個外掛不久前也被 Chrome 移除了,原因是這個

於是乎,平台演算法的推薦內容又一一冒了出來

看到這些推薦內容,我確實感受到,臉書相對於 Threads 真的是「溫和」很多。沒有那麼多對立和厭惡的情緒

以我為例,我會看到許多關於野生動物及登山健行的文章、照片,想想好像也挺不錯的😇

此外,我還會透過 CSS 語法(需要 Stylus 外掛),把 Reels 短影片和限時動態全部 BAN 掉,讓畫面更加清爽、無負擔

以前這些活是丟給 uBlock Origin 這個外掛做的,可惜,因為上述相同原因,它也被 Chrome 移除了

總之,這樣的臉書,大概是可接受的!我稱之為臉書文藝復興,哈哈哈


最近這兩個禮拜,我幾乎放下了學習類的活動,除了去圖書館閱讀《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昨天終於讀完了!主要還是放鬆

我覺得,想要從之前的 Burnout 狀態中回復過來,真的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辦到

所以,具體該怎麼放鬆呢?

我看了很多環島影片XD,主要是以騎機車為主,也有少部分是徒步類的,而且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來徒步環島,我覺得這蠻可行的,尤其對我們這種上班族

不過看著看著,我也不禁有一個感悟:這些影片再動人,基本上也是別人的經驗,而不是自己的

看多了總是會有一種……無奈感嗎?我忍不住跟 AI 提到這件事,它回應道:

你說得沒錯,看別人的環島影片,感動終究是「別人的」。這種感動有點像是吃微波食品——方便、省事,但缺乏真正的「體驗」。

這不是壞事,畢竟影像的力量就在於讓人能短暫進入另一個世界,但如果只是一直看而不行動,那確實是廉價的感動。

恩……🐥


當然,我不可能只靠看影片放鬆啦,這也太空虛了吧!XD

走路肯定是我最主要的放鬆方式,這點我在〈33,Tony Huang 與我的坪林之旅〉已經強調過

事實上,從去年 9 月待業開始,依照小米手環 9 的步數統計,我每個月的步行量都超過 30 萬步(去年 10 月到今年 2 月,連續 5 個月,每月都在 32 萬步左右),可說完全達到了「日均一萬步」

既然提到了影片,在此,我就推薦 3 個冷門(訂閱數小於 5000)但我喜歡的旅行類 YouTube 頻道!

  • 阿吉去爬山:中年人的驕傲,其中「阿吉在走路」系列總共 57 集,耗費 1 年 2 個月,分期付款完成徒步環島之旅,以火車站為據點,參考價值高
  • WuChen 旅行中:每年都要機車環島,年年挑戰「24耐」,聲音清秀的年輕人
  • on the road:旅遊攝影類 YouTube,影片品質很不錯,雖然原則上不露臉

我覺得看這些各有特色但還相對冷門的頻道,所得到的滿足感也不輸那些已經知名的大頻道耶!

不過,Tony Huang 依舊是我的最愛😻

總之,這些影片給了我靈感和刺激,讓我思考更多「分期付款」式徒步旅行的可能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在前天,我去了一趟「極東之地」

台灣的極東在哪呢?

不算離島,就在三貂角燈塔所在的馬崗

CleanShot 2025-03-20 at 07.32.47@2x.png

如圖所示,我先在福隆車站外面吃了一個福隆便當——好好吃

然後開始步行,大概 2 個多小時走走停停

那天只有 13 度,實在很冷,所以途中沒有遇到多少人

後半段會經過卯澳漁港(右上角凹下去的地方),然後才抵達馬崗

這段三角地帶是火車無法到達之處,除非自行開車或騎機車,否則不易拜訪

所幸,現在福隆有很多腳踏車出租店,加上沿途的自行車道,讓整個東北角的經濟活絡起來了

最後我走到圖中的「四角窟觀景台」,再折返回極東公園搭台灣好行公車,回到福隆車站

在回程的火車上睡著,帶給我一種小小但強烈的幸福感

我感覺這就是人生的追求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Code and Me:
GitHub Threads X Facebook
Powered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