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learn, unlearn
Hi there,
上週沒出刊。讓我斷更的不是時間或疾病,而是單純的忙碌,真是太好了。
週五開會,覺得老闆太強了,而且還沒使出全力的樣子。我甚至覺得有點對不起他,沒辦法讓他徹底討厭我,怎麼偶爾還說些言不及義的讚許。
為排遣開完會的落寞,返回高雄前特地在台南逗留一晚,拜訪曉咖啡。多年前,曉咖啡還在永福路二段分租店面,做夜間到凌晨,那時我的台南定番是住樓上的賣睏,夜裡下樓坐吧台,配偶爾掠過的車聲,等手沖邊閒聊。現在它在南門公園旁的街區,座落優雅洋房,即使昨夜的咖啡味道沒勻開,側邊有外梯的建築還是十分迷人。
沒法讓老闆徹底討厭,可能是因為除了腆顏,我多少還是有在反思。老闆覺得團隊學習速度應該要更快,這確實是值得努力的目標。期望受挫,才有學習的機會;學習就是根據觀察到的情況,調整期望。然而,我沒辦法動到環境,只能改變自己。所以,如果我學得不夠快,就只能檢查自己的期望,是不是可以搭建得「更容易受挫」。
以閱讀來說,頑固的讀者只想讀到自己想讀到的,不論那是幽深佈局、道德教誨,還是前所未見的動機。頑固的讀者絕不等於淺薄的讀者,學養深厚、品味出眾的讀者甚至更頑固。畢竟,沒有根柢根本讀不出趣味——雜訊滿螢,還能一股腦栽進去,頭連抬都不願抬,那是近乎瘋狂的舉動。
但頑固的讀者不容易學習,因為我們(!?)有一套融貫的理由,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的期望合理、有品味,或是符合人類社會演化的方向。在文化這場無止盡的遊戲裡,我們通常是一個時期消費與生產的中流砥柱,逐漸被沖蝕,化為河床。
要想提高學習的機率、加快學習速度,最終縮短學習週期,根本來說會需要「刻意遺忘」,人們甚至發明一個詞叫 unlearn,不知道怎麼翻才好,姑且翻「卸學」。
我找了幾篇論文來,請機器幫忙讀,看起來這個關聯條目底下談的東西,對 AI 而言的、也就是從機器學習的模型移除資料,比較值得深究——但我當然沒有深究的條件,所以這裡只談對個體和組織的刻意遺忘與卸學。
對個體而言,一旦意識到就意識到了,注意力可以轉移,但轉移到要遺忘的對象上,只會更加忘不記。
對組織而言,組織的慣性是亙古難題。表面上,沒有白紙黑字寫下、按程序肯認與保存,對組織而言就不存在,但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仍存在成員身體上,終究在組織日常運作中反映出來。事情可以死無對證,人還是會記恨。對此,人們有許多迂迴的策略,近期的一個是新創及併購。有什麼錢擺不定的情緒,都可以寫 Substack。
所以卸學關鍵不是遺忘,而是檢視及調整期望。道理都懂,但一邊將既有的期望懸而不論,一邊維持日常運作,一邊調整期望,這就讓人好奇,有沒有什麼方法或撇步了。
我還在摸索。
期望是從知識長出來的,所以退一步檢視自己目前的知識,不失為了解自己期望著什麼的方法,而這通常會在「講給別人聽」的時候煏空(比方說打字的現在)。
進一步,大概是重構期望,使之容易受挫。對此,開放是一種策略,開放原始碼運動乃至開放新創(open startup),都增加了「讓人想要有意見」的機率。美中不足的是,開放不保證回饋的品質。開放在適當的網絡能提高回饋的品質,因此能幫助人參與、建立網絡的媒介,在一門事業草創時十分重要。另一項策略是充分揭露假設,這在科學社群是基本素養,或許也有助於人與人推心置腹。
除了開放和充分揭露假設之外,你有其他有助學習策略的策略嗎?歡迎跟我分享。
同樣,歡迎轉發給你認為會感興趣的朋友。
做了表單,讓你可以分享想法、評論本週內容無聊或有趣、敲碗題目或向我提問。歡迎給我回饋:
👉 與我分享你的想法
本週遇到的有趣事物
- 『SPY×FAMILY』Season 2 オープニング主題歌Ado「クラクラ」アニメ映像(ノンクレジット):湯浅政明操刀,感受整個提升。
- How to do Great Work:文長,略顯雞湯,實際上可能也是雞湯,但不乏正中紅心的段落。可參考周欽華的翻譯或 Manny & Angela 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