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惑的媒介
Hi there,
往常都是自己砍自己專案,昨天第一次被別人砍專案。成年後好久沒有人喊停我,確實是新鮮的教訓。從學習、職涯到親密關係,我們確實都需要爭取利害關係人背書,有時也不得不面對沉沒成本——幸或不幸就不好說了。這些時刻肯定都需要專注傾聽,回應利害關係人的心聲;倒不是要「挽回心碎」,我能做的,充其量是協助各方釐清已知和未知的因果關係和堅持下去的機會成本。
日常生活裡,我們其實沒那麼多心力傾聽與回應,多半是在共事中觀察彼此應對進退,遇到感興趣的對象——常常也只是回應自己的好奇——或許願意拋「餌」出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誘惑不見得出於缺乏,更多的是想要驗證某些事情是否如我們所料,為此而願意偏離自身。
2017 年的影集《Mindhunter》第一季第七集,行為心理學者溫蒂在公寓洗衣間,隱約聽到通風管深處傳來貓叫聲,急著上樓開了鮪魚罐頭,放在管口,下班發現罐頭被吃得一乾二淨。開始「餵貓」後,隔了一集,一次回收罐頭時,溫蒂一驚把罐頭甩在地上,原來罐頭內外爬滿大量的紅螞蟻。(下一幕接傳真機吐出曝屍野地的照片。)
《Mindhunter》的趣味之一就是穿插在片頭、片尾、主線內外的片段,而溫蒂奉罐特別好,獨立又跟主線呼應,而且中間隔一集,巧妙對上了角色的情緒起伏跟事件順逆。專案存亡之秋,想求點慰藉(「我畢竟做了好事」)卻被澆了一頭臉。
溫蒂奉罐對應的主線是,年輕、行事出格的福特探員,接觸此時剛萌芽的犯罪側寫,發現自己是天生好手。他參與的專案是,訪談手法兇殘的連續殺人犯,加以歸類,整理出行為模式,設法預防。福特探員會在訪談時打破 FBI 的成規,奉上言語、禮物、想像等誘惑,讓受訪者說出動機背後的「空乏」。
一開始(一般人)只是敬煙,福特探員陸續拋出的誘惑包括但不限於一雙女鞋(裝在精美鞋盒裡)、「八個肥嫩的屄」、詳細描述少女的肉體並讓自己下海讚聲對方的性幻想等。
女鞋、語言,或是影像,這些媒介都能承載誘惑。影像的誘惑,用構圖和景深訴說的例如《風櫃來的人》,阿清觀望走廊彼端一對成年男女的生活:
長度被攝影機縮短的走廊,是跟大人的愛情遊戲的距離。
或像《Aftersun》,玩滑翔傘的天空融進池面,滑翔傘仍在(圓圈),畫面邊緣還有別墅和植物。除了池面,佔據畫面最大比例的是扶梯(著色處):
多了扶梯,父親捨不得讓玩滑翔傘的孩子,也能輕易攀緣,沉入欲望的影像。
在建築領域,我們曾讀到建築師掙扎於感官經驗和實用,以至於談建築的倫理。在語言中,「借字常常帶有一種神祕的誘惑感,因此有人會用來包裝一些平凡無奇的思想」,例如用 Weltanschauung 而不用 world view。
誘惑的紛繁展現無從細數,溫蒂奉罐的迷人處,就在於它道出誘惑的核心風險:我們永遠不知道誘惑會招來什麼。誘惑有其後果,我們不見得應付得來。這個想法極其平庸,但對我這種文青來說,恐怕要反覆反覆地受教訓,才會把持守的價值牢牢刻在新皮質上。
才不會被砍專案。
同樣,歡迎轉發給你認為會感興趣的朋友。
做了表單,讓你可以分享想法、評論本週內容無聊或有趣、敲碗題目或向我提問。歡迎給我回饋:
👉 與我分享你的想法
本週遇到的有趣事物
- 《未來犯罪》:如果大衛柯能堡拍《絕美之城》⋯⋯:這是我找到寫《未來犯罪》寫最好的影評了...
Show notes
- Mindhunter
- 風櫃來的人
- Aftersun
- 建築的倫理:Karsten Harries 在《The Ethical Function of Architecture》主張:建築太執著於形式本身,然而建築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社會負有責任,而且責任遠遠不止於造出最美的形式和形狀。(58)Goldberger 仍主張「建築是藝術」,「最終勢必得從美學的觀點來看待建築」(59),然而「建築也不是藝術」,弔詭的這一面繫於建築倫理,以此克服「將建築視為純美學的誘惑」(60)。頁碼來自《建築為何重要》。
- 「借字常常帶有一種神祕的誘惑感,因此有人會用來包裝一些平凡無奇的思想」:《英語的秘密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