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ound Breathe logo

Profound Breathe

Subscribe
Archives
May 18, 2024

#57 自證預言

優質雞湯激勵人心,以至於能讓人嘗試把世界塑造成特定的樣子。以語言,以肉身,在總統府起舞,祝封別人為媽咪,在立法院聚集,問候別人的爹地。

Hi there,

上週第一次嘗試晶晶體標題就拼錯,糗糗,感謝兩位朋友不吝指正。

至於投票,近七成朋友曾有「想找 mentor 念頭」,匿名扶助會是不是有搞頭。「我叫——,快四千天沒人帶了」,「沒有訂單的日子,你總不在我身旁」。想聊什麼,歡迎留言。不想公開,可以回信。


哲學教授 Denis Dutton 對藝術概念發表過不少意見,不過他廣為人知的事蹟,可能是他於 1977 年創辦期刊《哲學與文學》所主辦的「爛文筆大賽」。該刊秉持「不能只有我看到」之精神,與讀者分享詰屈聱牙的學術寫作。有一年,對性與性別理論貢獻良多的哲學教授 Judith Butler 也在獲獎之列。

Butler 早年行文確實艱澀,不過更「毒」的大概是他的想法,即人類生來的解剖學裝備,比方說蜿蜒的直腸,並不決定個體的性和性別。裝備上手,要看怎麼用。維護不佳,開場滿裝(?)也未必佔優,而裝備不稱手也不是不能改或換。強調展演,而不是從符合/偏離去觀察性和性別,這就讓成天糾察別人符合還是偏離相關規範的人很煩躁。

另方面,Butler 既然煽惑了一大批年輕學子,他做哲學的方法,嘛,老是對話戴著口枷寫作的哲學作者,老是拋出扭捏的造詞(異性戀鑄模?),與其說是不良示範更像謎因,讓你不小心就磕了太多。思想與修辭分歧,長期而言會讓學院離心離德。轉眼間,部分教授所學就「過時」、招募不到年輕學子了。加引號是因為,舊概念往往不會完全不適用,而是需要整修,但一腳踢開到重新檢討,在思想演化上通常需要一代人的職涯。

於是,此獎一出,學界輿論蜂擁。Butler 投書紐約時報,秀了高明的修辭學。他先把《哲學與文學》打去保守的一邊,指出該獎項只招呼關注性別、種族、民族主義和資本主義運作等主題的左派學者,不忘叮嚀編輯群他還沒收到獎金的支票。再來,他把問題置換成:批評常識,難免使用晦澀艱深的語言——反過來說可能更恰當:跟常識相左的想法,難免顯得晦澀艱深。晦澀艱深,是因為套路繁多;套路繁多,是因為要跟常識拉開距離。Butler 舉兩位作者的句子來說明「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這兩位學者是被美國人捧起來的,批評者恐怕拉不下臉。

這封四分之一世紀前的投書,或許道出了部分真相,不過聽聞這則軼事多年後,我更傾向的版本是語言具有塑造實在的力量。我們說一部作品激勵人心,至少有兩種層次。雞湯層次上,我們找到同情共感的話語,撫慰我們的缺憾,不過更深的激勵則在於,人們有能力主動創造跟作品展現的價值相融洽的世界。

至於「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的那部分論點,我只能同意一半。我同意結果,不同意理由。寫得艱澀,一部分是功力未到,專注題材產生的隧道效應往往讓狀況更糟,而如果是在學院裡艱澀,大部分源於要幫自己劃出一塊位子,甚至創造職缺。

話說回來,Dutton 於 1984 年搬到紐西蘭,迷上大洋洲的藝術,尤其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雕刻。於是,他前往其東北側塞皮克河畔的 Y 村進行民族誌研究,該地雕刻活動仍興盛。Dutton 晚上都待在男人屋裡社交,某日他發現眾人心事重重,原來鄰近村莊偶然接待一批觀光客,收入頗豐,但沒人來參觀 Y 村。村人問 Dutton 該怎麼辦,Dutton 總不能回答辦期刊、諷刺左翼學者,於是他建議村人試試踏火,巴望大家笑笑就過。沒想到未曾見過踏火的村人認真看待,要 Dutton 教學。Dutton 姑且知道煤炭是熱的不良導體,皮膚接觸到煤炭不會馬上燙傷,硬著頭皮辦了教學,僥倖沒人受傷。這消息傳了出去,第二次辦的時候,鄰近村落的人都來了。本村人不准外人參加,儀式結束立即撲滅火焰,生怕本村儀式被學走。

Dutton 問村人,如果有人問起,你們會怎麼說明儀式的起源?村人答:「我們會說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我們的父親這樣做,而在之前,他們的父親也是,終歸是我們的祖先向一名白人神明學習的。」

所以,十多年後 Butler 那樣敬答的時候,Dutton 想必是理解的。如果他不能理解,多半是因為他不曉得世上有人不是很在乎父親和父親的父親都做了些什麼,更別說白人神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

Show notes

  • Judith Butler 也在獲獎之列:得獎段落如下

    The move from a structuralist account in which capital is understood to structure social relations in relatively homologous ways to a view of hegemony in which power relations are subject to repetition, convergence, and rearticulation brought the question of temporality into the thinking of structure, and marked a shift from a form of Althusserian theory that takes [End of page 354] structural totalities as theoretical objects to one in which the insights into the contingent possibility of structure inaugurate a renewed conception of hegemony as bound up with the contingent sit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rearticulation of power.

    Claude 3 (Haiku) 翻譯如下:

    從以往認為資本能以相對一致的方式塑造社會關係的結構主義觀點,轉變為承認權力關係會重複、匯聚和重新詮釋的霸權觀點,這帶來了對結構的時間性思考。這標誌著從阿爾都塞式將整體結構視為理論對象的做法,轉變為理解結構的偶然可能性,進而重新定義與權力重新詮釋的偶然場域和策略相關的霸權概念。

    其實這種總結段落,誰來寫都是一樣空洞,我甚至已經養成讀論文時跳過這類段落的習慣。Butler 艱澀的地方不在這裡,《哲學與文學》編輯群沒抓到神韻。這則軼事取自〈Rejecting the Binary〉和〈A ‘Bad Writer’ Bites Back〉。

  • 性和性別:性是指你要跟誰歡好、什麼情境和感受讓你愉悅。性別是指你多大程度能當個堂堂正正的女人、男人、跨性別、扮裝皇后等,享有該角色的配給、分潤和委屈。

  • 戴著口枷寫作:口枷戴一會兒,口水會溢流,幾乎控制不住。這番饕餮珍色對比像是 Alain Badiou 那種乾澀的行文,就覺得把口水吸回去真是一種技藝。

  • Dutton 於 1984 年搬到紐西蘭:這段軼事取自《儀式的科學》第四章。

偶遇的有趣事物

  • 九井諒子《抽屜裡的生態箱》:出版於 2016 年,哪時相見都不遲。

  • 《Chants of Sennaar》:滿有意思的遊戲,如果你(跟我一樣)區辨圖形的能力不佳,那還挺燒腦的。你在承範馬雅文明的禮座上醒來,像個初來乍到的人類學者,不懂旁人的語言——不過旁人似乎認得你,至少願意跟你互動。藉著互動,推敲遊戲中的文字意涵,解開小謎題。遊玩方式有特色,也為了這個特色下了功夫設計介面。

Don't miss what's next. Subscribe to Profound Breathe:
https://elek.li
Powered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