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自由、数字回忆、如何培养深度思考(2021.4.25)
午睡起床看到天黑得紧,心里开始嘀咕,埋怨糟糕的天气。我这人实在「以物喜」也「以物悲」,尤依赖充裕的阳光滋养心情,虽不至于看到阴天就脾气暴躁,但多少是往心上蒙了一层灰。我决定求助于人造光源,去家附近灯光亮堂的星巴克写这期 newsletter。
出门前还辱骂了一下告诉我「It looks like it’s raining」的 Siri,踏出家门大楼就发现「小丑竟是自己」。幸好我收拾行囊时还没有自大到把雨伞也落下,这才顶着斜风细雨朝星巴克进发。
一开始我心急地大步前进,上半身虽安然无恙,小腿却频频感受到冰凉雨针扎在皮肤上。不多时我的脚尖已经湿透了。于是我改变策略,在伞下谨小慎微地挪动,确保自己的步子不超出伞的半径。听人说当你打着伞时,走得越快,淋到的雨越多,似乎不无道理。
收起手中的伞,推开星巴克的门,觉得自己如同借客栈歇脚的落魄旅人。点一杯馥芮白,落座掏出电脑开始写——
以下是本期通讯的内容。
* * *
Writings
论简约(上)ESSAY
借概念辨析探讨了一下 simplicity ,是一直想写的话题,之前在《(Not) Human-Centered》里稍有涉及。开头进展顺利,文章的框架很快搭好了,但中间写得沮丧,发现很多东西自己还远远没有想清楚,开始怀疑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没有什么原创性,不过是呈现各方的观点、机械地拼接材料。最后还是咬咬牙写出来了,权当分享读过看过的东西吧。
自由的重负NOTE
一个月前我再次无法忍受自己随意散漫的生活,泡在过量自由的酒缸里,小小的引子便轻易点燃了我的焦灼。读到克尔凯郭尔说「Anxiety is the dizziness of freedom」时不禁笑了出来,怎么这么贴切。为了避免叨叨个人生活里的细节,采用了寓言式的写法,虽然写得不是很满意,但基本把感受传达出来了。
胡椒木与爱情NOTE
桌角的胡椒木「行将就木」了(dad joke)。难过之余,却发现脑中蹦出来的想法和分手之人的心理活动颇有相似之处,于是写下这篇独白式的隐喻。那天恰好读完陀氏的《地下室手记》,写来得心应手。
无法直视苦难NOTE
上篇独白中喊出的那句「无法睁睁地直视苦难」确是一直以来的感受。承认自己有「待在高空中不作为」的快乐就像和阴暗的自己对视,把这些想法写出来时内心都能感到抗拒和畏缩。不过虽然足够坦诚,里面仍有些不值得鼓励的倾向,之后会进一步写写。
其他小创作
一些不值一提的文字——
之一 · 另一个阴天下午,雨止却尚未天晴,在昏暗的小房间里拖延着不愿起床,胸中游荡着些难以释怀的情绪,脑子里蹦出了「I should feel happy, why I feel loss」这句话,于是揪着它不放,写了这首小蓝诗。
之二 · 听了 The Ezra Klein Show 的一期访谈讲儿童和成人认知方式的差别,简单写了一首诗来记录听到的内容。
Recommendations
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CONCEPT
积极自由就是去做某事的自由,消极自由就是免受阻碍的自由。应该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概念了,但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是以赛亚·柏林提出的,Aeon 的一篇短文更详细地介绍了这组概念的出处和应用。在此之上可以听听 Philosophize This! 的一期讲弗洛姆的自由观。
☞ Tools for thinking: Isaiah Berlin’s two concepts of freedom | Aeon Ideas
☞ Episode 151 - The Frankfurt School - Erich Fromm on Freedom | Philosophize This!
一个乡绅式的研究者BOOK
《把自己作为方法》是横跨三年的项飙访谈录,勾勒出了一个强调实践和实证的乡绅式研究者形象。喜欢项飙老师的坦诚,对自己作为一个学者的不足、焦虑和挣扎都直言不讳。虽然不是所有观点都认同,但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因为是访谈,文字比较口语化,读起来比较轻松。
精确无误的数字回忆BOOK
《呼吸》是特德·姜的科幻小说集,目前读了几篇都还不错,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探讨决定论、自由意志和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尤其喜欢《双面真相》这篇,描述了在人们普遍佩戴私人微型摄像头完整记录所有生活的未来,一款能精确搜索视频的软件出现,企图取代人们的主动回忆。作者借数字记忆取代人脑记忆的危机探讨书面文化对口语文化的影响,指出了数字记忆的优势和缺点所在。文中对回忆的很多看法我都十分认同。
成为母亲的历程BOOK
听了迟早过年系列的一期把《成为母亲》找来读了。内容如书名所示,讲述作者成为母亲前后的体验。很喜欢这种写作风格,用出其不意的比喻和充满哲思的语言去勾画那些隐秘的感受(或许也唯有如此才行),又夹杂着一丝苦涩的幽默,不敢说有所共情,但某些段落着实打动了我。
如何培养深度思考PODCAST
一位听众成家生子后重返校园,发现自己容易浮躁很难专心,问 Cal Newport 要怎么回到深度思考的状态。Newport 的回答是:1. 控制手机使用;2. 更多地独处;3. 读难书;4. 培养深度的休闲活动(deep leisure)。前三点没什么新意,倒是第四点让我有些启发。Newport 举了些「深度休闲」的例子:烹饪,园艺,木工。
我意识到其实做咖啡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物质性、身体性的 deep leisure。上理论课时老师问我们学习咖啡的初衷,我回答说觉得这是一门有趣的技艺,受其中打磨匠艺的工匠精神所吸引,但当时还没有想到物质性/身体性这一层。想起自己在《数位产品设计困局》最后一节里面说的,大概是能从中找到些慰藉吧。
☞ Deep Questions with Cal Newport - Ep. 89: Do I Need a Dumb Phone?
Questions worth asking
The 10-10-10 Rule
在 Thinking in Bets 中,Annie Duke 提出了 The 10-10-10 Rule,当你需要做出重要决定时,不妨来一场「心理时间旅行」,咨询一下过去和未来的自己:
-
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each of my options in ten minutes? In ten months? In ten years?
-
How would I feel today if I had made this decision ten minutes ago? Ten months ago? Ten years ago?
三个小时之后,写完这期 newsletter,外面雨也停了。
祝阅读愉快。
Best,
Charlsy
2021.4.25